90岁牛犇生活处处节俭,老伴离世6年儿子事业有成,余生没有遗憾
牛犇现住在上海的一个高档养老院,已经好几年了。不是儿子逼的,是他自己选的。
2019年老伴王惠玲走了,那打击不小,两人从19岁就相识,结婚后拉扯着一家子过日子,王惠玲在家操持一切,牛犇在外拍戏挣钱。
那时候家里穷,牛犇拍戏挣的钱全交给媳妇,她管账管得铁紧,从不乱花。
媳妇一走,牛犇觉得空落落的,家里的热闹没了味儿。
他不想给儿子添麻烦,就自个儿搬进养老院。
那里环境好,有医生护士照应,活动室里还能跟老伙伴们聊聊戏。
王侃起初不乐意,觉得爸太倔了,但尊重爸的选择。
现在王侃隔三差五就开车来接爸出去转转,吃顿家常饭啥的。
牛犇在养老院过得自在,早上散步,下午看看书,偶尔接个小角色拍戏。
2025年8月,他还友情客串了电影《有朵云像你》,91岁了还上银幕,精神头儿足着呢。
近日,牛犇在家中的生活日常视频里,他戴着老花镜,拄着个拖把当拐杖,慢慢挪到厨房。
灶火是煤气灶,但旁边还搁着个旧案板,刚和的面粉末儿都没擦干净。
韭菜馅是自己剁的,鸡蛋打进去拌匀,摊成金黄的盒子,咬一口外脆里嫩。
锅边上那盘剩菜,盖子不是买的保温盒,而是半个塑料瓶扣着,省事儿又实用。
其实他偶尔会让儿子接回家住几天,就这么忙活。
节俭不是装的,是从小养成的,牛犇小时候父母双亡,跟着哥哥在北京讨生活,那时候帮人跑腿换口饭吃,啥都得省着用。
长大后,拍戏再红,也没改这毛病。
比如买衣服总挑打折的,电器坏了先修不换新的。
90岁了还会自己缝袜子补裤子,邻居都夸他手巧。
牛犇原名张学景,出生在天津河北西窑洼一个穷苦人家。
六岁那年爸妈同一天走了,家里一贫如洗,连他的生辰八字门板都被洪水冲了。
他跟着大哥到北京中电三厂后院住,大哥当司机,他帮演员跑腿。
那些日子,饿肚子是常事儿,但他机灵,爱笑,很快就讨人喜欢。
1946年,11岁的他演了第一部电影《圣城记》,饰演小牛子。
那是抗日片,他演个村童,台词不多,但眼神里那股倔劲儿,让导演沈浮一眼相中。
后来恩师谢添给他改名“牛犇”,说:“你像牛一样,犇犇地跑,自奋不停。”
从那起,他进了上海电影制片厂,一干就是几十年。
1982年《牧马人》让他红透半边天,他演郭谝子,那牧民滑头却仗义,一句“老许,你要老婆不要?”成了经典台词。
许灵均下乡落户,郭谝子帮他牵线,那场景暖心又接地气。
为这角色,他拿了第三届金鸡奖和第六届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双料奖,第一次尝到全国认可的滋味。
牛犇的戏路宽,经典角色一抓一大把。
《泉水叮咚》里他演大刘,那农村汉子憨厚,帮邻居调解纠纷,几场戏就把人味儿演足了。
1990年代他转战电视剧,导过《父亲》《喜中缘》,还演了《天云山传奇》里的老工人,稳重得像座山。
进入新世纪后也不落伍,《倮恋》演彝族老汉,拿了中国优秀农村题材电影优秀男配角奖。
《海鸥老人》让他80岁当主角,演个退休渔民,提名了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男主角。
那片子讲老人追梦,他说:“演这个,像演自己,退休了还想动。”
近年他爱接革命题材,《老酒馆》里演老二两,那酒鬼小老头,嘴碎心善,逗得观众直乐。
2020年他获中国视协“中国电视好演员”优秀演员奖和艺术成就奖。
2022年参加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80周年特别节目,2024年春节联欢唱《梦想之城》,4月还被评为“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
2025年6月,91岁的他上节目说:“角色虽小,戏大过天。”
金鸡奖终身成就奖、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华鼎奖中国电视剧终身成就奖,这些荣誉堆起来,他却总说:“奖是观众给的,我得对得起。”
牛犇的荣誉不光是奖杯,还有那份低调的坚持。
83岁时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宣誓那天,眼里闪着泪光。
他接戏看社会效益,不看片酬高低。
有次,剧本是讲不忘初心的,他二话不说接了,哪怕就几场戏。
拍《吴承恩与西游记》时,三九天掉进两丈深水池,冻休克还骨折;
拍《梨园生死情》时,62岁被驴掀翻,胸骨错位肋骨断两根,他让担架抬着,三天拍完几十场。
牛犇和妻子老伴儿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感情,也是演艺圈的一股清流。
19岁那年,他在一家乒乓球台遇见她,,两人一见钟情。
结婚后没啥绯闻,妻子在家带孩子管家,牛犇在外拍戏。
她管钱严,牛犇挣多少上交多少,从不乱花。
儿子王侃回忆,小时候爸妈吵架少。
妻子身体不好,晚年卧病,牛犇守在床边,喂饭擦身。
2019年她因病走了,牛犇哭了场,之后就搬养老院。
六年来,他没再找人,就这么守着回忆。
说到儿子王侃,那可是牛犇的骄傲。
王侃1960年生随妈姓,上海长大,从小耳濡目染,爱表演。
牛犇对他严,20多岁时王侃想进演艺圈,爸说:“行,但靠自己,我不托关系。你形象中规中矩,好戏得40岁后等。”
王侃听了没怨,毕业于上海皮革工艺学校,先在电声厂当团总支书记,又进上海电视台业余演员剧团巡演。
pic/ckyodsxzy3q.jpg
1985年拍了爸导的《蛙女》,但考上戏失败。
他不灰心,去日本留学学音乐,开服装公司和东南亚餐厅,生意火爆。
2006年回上海进外资企业当副总,还和林栋甫、周立波办沪语节目《三人麻辣烫》,反响热烈。
pic/w1q2aelc1g3.jpg
后来他转行演戏,演过《和平饭店》里的日本军官、《繁花》里的配角,有“鬼子专业户”之称。
40岁后果然顺了,接了不少戏,牛犇从不开后门,王侃也争气。
牛犇的晚年就这么平淡却丰盈,90岁了还会拄拖把走路,厨房里转悠。
pic/uxokd3jrjvk.jpg
信息来源:
pic/5qmjdaazfek.jpg
pic/jcyk0gxawaj.jp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