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9-29 14:25

一百余名女兵被日军包围,为何聂荣臻下死命令:打光部队也要救出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了胶灼的状态。日军开始对部分根据地展开了大扫荡。由于叛徒出卖,晋察冀根据地损失惨重。为了牵制正面战场,日军对于我军的医疗后勤展开了针对性的攻击,当时晋察冀军区的卫生所首当其中,上百名白校的医疗女战士被围困,聂荣臻下了一个死命令,就算部队打光也要将这些女兵救出。这些女战士为何会被围困,后来又是怎么突围的?

白校的全名就是白求恩学校,成立于1939年。1937年,聂荣政成立了晋察冀根据地,歼灭了日伪军33万余人,但同时我军的战损伤亡也达到了8万余人。此时的白求恩就在这个根据地担任医疗任务,作为医疗专家,他意识到光靠目前的医疗人员完全不够,于是萌发了建立一座卫校的想法,为我军队的后勤培养更多的医护人员,这也是为抗战的医疗条件作了长远的打算。

聂荣政同意了这个想法,由于白求恩大夫需要在前线做手术,他虽然没有亲自担任校长,但他仍然为白校制定了教学大纲,分别为我军培养了大批军医、护士、药剂师等专业人员,成为了晋察冀根据地后勤的最大保障。白求恩在医疗指导过程中,还与杨成武将军成为了莫逆之交,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在黄土岭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在给伤兵做手术时,不幸感染了病毒,高烧持续不退。但此时一线的治疗任务非常繁重,白求恩始终不愿意退出一线去医疗保养,仍然坚持在手术台上。杨成武看到这个场景,忍不住湿润了眼眶,就强制把白求恩带回了唐县治疗。由于当时的医疗技术有限,医护人员用尽了一切办法,白求恩大夫仍然不幸离世了。

白求恩大夫的离世,让全国人民悲痛不已。于是聂荣政就把白求恩创办的卫校改名为白求恩学校,用来纪念这位伟大的国际友人。在战火中,白校发展虽然艰难,但却茁壮成长。这也让白校成为了日军的眼中钉。在汉奸的带领下,日军很快就找到了白小的所在地。在日军到来之前,白校开始向青墟山转移,逃离日军的包围圈。
青墟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由于敌众我寡,白校的百名医疗女战士都被围困在了花塔山上。聂荣臻知道消息后,当即给杨成武下了死命令,让他务必要保证白校师生的安全。杨成武接到命令后,立即就赶往花塔山。经过侦查,在花塔山上的不仅有卫校的师生,还有许多当地的群众,人数多达3000余人,这就大大地增加了救援任务的难度。

杨成武很快就通过山野的小路与这支队伍会合,看到这些医疗人员和无辜的百姓,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保证他们的安全。作为一名优秀的战场指挥官,杨成武发表了突围前的动员演讲,希望百姓和医护人员能与我军战士勠力同心,只要团结在一起,就一定能突围出去。
杨成武带领大家往梯子沟方向转移,梯子沟道路狭窄,路况很差。但是,这是一条唯一最安全的路,因为他能阻挡日军的卡车坦克的阻截。

在行进过程中,大家互帮互助,终于突围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但是此时的石家庄有我军大量的伤兵,白校师生希望能与杨成武一起进行转移任务。他们漏夜前行,当到达卫生院的时候,许多伤兵因为怕自己会拖累队伍,有的居然果断开枪自杀了。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感染了现场的每一名医护人员,他们流着眼泪带着伤员迅速转移。

虽然这次日军的扫荡让白校损失惨重,但还是保存了大部分实力。这些医护人员成长非常迅速,新中国成立后,这些白校师生大多成为了许多医院的骨干,为我国的卫生医疗事业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同时,白校依然在不断地为国家培养各类医疗人才,他们为新中国的发展,人类的健康一直努力战斗着,从来没有辱没过白求恩大夫的遗志。

如今白求恩大夫长眠在晋察冀根据地的烈士陵园当中,但是他无私奉献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让然值得我们去怀念,去尊敬。白求恩大夫提议创办的白求恩学校,仍旧为我国军队、人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秀医疗人才。如今,我们拥有美好的生活,更加应当铭记历史,感恩这些抗战事业奉献了全部的勇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百余名女兵被日军包围,为何聂荣臻下死命令:打光部队也要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