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双双患癌,48岁欧阳夏丹选择终生不育,这步棋走得比谁都明智
2025年9月15日,欧阳夏丹在社交账号上更新了一段跑步视频。画面里的她穿着简单的运动装,头发随意扎起,迎着晨光慢跑。
很难想象,这就是曾经坐在《新闻联播》主播台,手握“年度十佳播音主持人”荣誉的央视王牌主持人。
网友总在评论区喊她“快回央视”,她从没正面回应过。
说实话,换成别人可能早就借着热度说点什么了,但她偏不。
后来才知道,她离开央视时就把所有后果都想清楚了,如今这份坦然,可不是装出来的。
其实央视主持人离职也不算新鲜事,有的去做了自媒体,有的转型从商,大多是为了个人发展。
但欧阳夏丹的离开,藏着比“个人发展”重得多的东西。
她的故事,得从几十年前说起。
藏在话筒后的遗憾欧阳夏丹走上主持这条路,最早是受父亲影响。
她小时候,父亲总说“你这嗓子亮,说话有条理,以后说不定能当主持人”。
那时候她还不懂什么是主持,只觉得能让父亲开心,就跟着慢慢琢磨。
后来她真的考上了播音主持专业,毕业后一路打拼,硬生生在人才济济的央视站稳了脚跟。
从地方台到央视,从普通节目到《新闻联播》,她用了十几年时间,成了观众眼里“靠谱”的代名词。
业内提起她,都说“业务能力没话说”。
可这份光鲜背后,藏着她一辈子的遗憾。
高二那年,父亲被查出肝癌。
家里人怕影响她学习,一直瞒着,直到她发现父亲越来越瘦,吃药的种类越来越多,才察觉出不对劲。
她哭着跟家里说要辍学打工,想早点挣钱给父亲治病。
父亲把她骂了一顿,说“你好好读书,考上好大学,才是对我最好的报答”。
她咬着牙拼命复习,每天学到凌晨,就盼着能考上理想的学校,让父亲高兴。
本来想等拿到录取通知书就好好陪父亲,可没等到那一天,父亲就走了。
这件事像根刺,扎在她心里几十年。
这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滋味,怕是只有经历过的人最有体会。
父亲走后,她看着整日以泪洗面的母亲,把所有悲痛都压了下去。
她知道,自己得撑起来,得活出个人样,才能让母亲放心。
于是在央视的那些年,她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扑在工作上,好像做得越好,就能越弥补对父亲的亏欠。
现在回头看,那时候的拼,一半是热爱,一半是执念。
离职真相2023年之前,欧阳夏丹从央视离开的消息传开后,各种谣言满天飞。
有人说她“表现不好被辞退了”,有人猜她“得罪了领导被雪藏”,甚至还有更离谱的说法。
那些日子,她没出来辩解过一句。
直到2023年,她才在一次采访里说出了实情。
原来母亲确诊了癌症,而且病情越来越重。
那一刻,当年父亲离世的遗憾突然涌了上来,她怕再因为工作忽略家人,怕重蹈覆辙。
无奈之下,她做了离职的决定。
这个选择在旁人看来可能很难理解,毕竟央视的“铁饭碗”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
但换个角度想,工作没了可以再找,母亲只有一个。
更何况,医学上都说亲情陪伴对癌症患者的康复有好处,她的选择其实再合理不过。
离职后,她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照顾母亲身上。
每天买菜做饭,陪母亲散步聊天,按时提醒母亲吃药复查。
慢慢地,母亲的病情稳定了下来。
她自己也适应了没有固定职业的生活,虽然无儿无女,但看着母亲身体好转,日子过得踏实又满足。
现在的欧阳夏丹,不再是聚光灯下的主持人,只是个普通的女儿。
她的故事让我想起身边一些人,为了事业忽略家人,等到失去了才后悔。
其实人生哪有什么标准答案,有人觉得事业成功就是圆满,有人觉得守护亲情才是真谛。
如此看来,欧阳夏丹放弃光环选择平凡,不是失去,反而是得到。
她用自己的选择告诉大家,亲情从来都是人生里最重的那块砝码。
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终究该由自己定义。
#秋日生活打卡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