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油进入国标时代,重塑火锅赛道新规则
一锅牛油,曾经是火锅餐企标准化难言的痛点:风味波动、品控无据、溯源乏力。随着国家标准GB/T 46004-2025《动物油脂 牛油》的正式落地,这一核心原料的游戏规则正在被彻底改写。9月27日,一场在四川广汉举行的牛油标准宣贯大会,不仅为餐企提供了权威的采购指南,更预示着一场围绕供应链的品质革命已然开启。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相关专家,地方相关监管部门代表,油脂科学、食品科学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牛油产业企业家,行业媒体等代表约12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四川张兵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泽兵在致辞中表示:“国家标准GB/T 46004-2025《动物油脂 牛油》的出台,填补了行业长期缺乏统一质量规范的空白,将为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更安全、稳定的产品保障。”
“标准属于整个行业。”本次大会上,张兵兵公司承诺率先全面执行国标,并开放实验室,分享行业经验,助力上下游伙伴合规生产。
火锅店的“灵魂”考题
一锅好油,何处寻?
深夜十点,一家热门火锅店的后厨,厨师长正对着新到货的一批牛油发愁。颜色、气味与上一批略有差异,这意味着今晚炒制的底料风味可能无法保持一贯的稳定。
对于视锅底为灵魂的火锅行业来说,这并非个别现象。
牛油,作为川渝火锅风味的核心载体,其质量直接决定了锅底的香气、口感和消费者的复购率。然而,在过去,餐企在选择这灵魂原料时,却常常面临无标可依、品质波动、溯源困难等核心痛点。
“采购牛油,更像是一门‘经验学’而非‘科学’。”一位连锁火锅品牌的采购负责人坦言,“我们依赖供应商的承诺、自身的感官判断和频繁的送检,成本高且风险大。”
这种餐饮从业者普遍存在的焦虑,背后是整个牛油产业长期缺乏统一、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现实。餐企渴望一个明确、权威的“标尺”,来度量品质、筛选伙伴。
这一切,在2025年迎来了历史性转折。
9月27日,在四川广汉举办的“国家标准GB/T 46004-2025《动物油脂 牛油》宣贯暨牛油产业科技创新大会”,正式向行业宣告:牛油产业的国标时代已经启幕。这把备受期待的“标尺”,终于落地。
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领导在发言中指出:“牛油国标的出台,填补了牛油标准体系空白,为产业设立了清晰的质量门槛,顺应了消费者对营养与质量安全的新期待。它首次明确了牛油的分级体系、原料溯源要求和检测方法。该项标准意义重大,于企业而言,是提升产品质量的说明书;于消费者,是保障权益的承诺书;于监管者,是执法有据的责任书。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牛油产业迈入规范化、标准化和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而作为大会核心承办单位的四川张兵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在牛油产业近三十年的坚守与主动作为,恰恰成为解读这场品质革命的最佳范本。
国标价值
从“经验选油”到“标准选品”的升维
站在行业角度来看,国家标准GB/T 46004-2025《动物油脂 牛油》 的发布,不仅仅是技术文件的更新,更是对产业生态的一次重塑。
该项国际标准于2025年8月1日正式出台,首次明确了质量要求、检验规则、标签标识、储存和运输等核心要求,也标志着牛油行业正式告别无序,迈入有序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它为餐企带来了三重确定性价值。
其一,采购依据标准化。
国标对牛油的原料、感官、理化指标、卫生指标等作出了明确规定。餐企采购部门首次可以将抽象的“好牛油”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可检测的数据指标,使采购决策从凭感觉走向看数据。
其二、风味稳定性可期。
火锅品牌的生命力在于口味的稳定性。国标对关键指标的限定,从源头上减少了因原料油质量波动导致的底料风味差异。这意味着,无论门店开到哪里,消费者都能品尝到如一的核心风味,极大保障了品牌的标准化扩张。
其三、安全信任感赋能。
符合国标的牛油,是对安全、健康消费趋势最有力的回应。餐企使用有国标背书的牛油产品,可以将其转化为品牌信任资产,在营销话术和消费者沟通中占据更有利位置。
而这份国标的背后,离不开行业领军企业的积极推动。早在2021年,张兵兵便独家承办了牛油国家标准审查会,助力《动物油脂 牛油》、《动物油脂 羊油》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推动,展现了其从“看到行业问题”到“领悟责任所在”再到“主动发起变革”的深远洞察与担当。
正如大会主持人、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油料及油脂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张四红在开幕致辞中所表达的,这份国标将成为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基石。
大会亮点
专家解读与“犇牛精神”的硬核亮相
本次大会不仅是国标的宣贯会,更是一次行业科技前沿的展示会和供应链实力的检验场。国内油脂领域的顶尖专家齐聚,为与会者进行了一场深度“补水”。
河南工业大学杨国龙教授率先对国标条款进行了系统、权威的解读,厘清了关键指标的技术内涵与市场意义。
随后,河南工业大学刘玉兰教授 分享了《食用油的质量与安全》管控体系,为餐企构建内部品控提供了方法论。
江南大学金青哲教授 带来的《火锅牛油关键风味物质鉴定》报告,则将话题引向风味科学,揭示了“好吃”背后的化学密码,为产品创新提供了方向。
武汉轻工大学周力博士 则从应用层面深入探讨了《牛油结晶分提行为及煎炸特性》,这些研究直接关系到火锅底料的加工工艺与终口感表现。
在这场高规格的学术盛宴中,作为核心承办单位的四川张兵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张泽兵,以其独特的“犇牛精神”文化底蕴和技术硬实力,诠释了“国家标准成就者”的内涵。
有底蕴:以“犇牛精神”铸魂近三十年
1996年,创始人张泽兵凭借“一口锅一口灶一辆自行车”的创业初心,在市场混沌时期如“拓荒牛”般开拓市场。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以“犇牛精神”为灵魂的坚守与传承史。
张泽兵怀揣着做一锅好牛油的梦想从小作坊起步,亲历了中国火锅牛油行业从“有得用到用得好”、从“无人问津到严格监管”的曲折历程。
而本次张兵兵参与起草的牛油国家标准,通过科学严谨的特征指标——包括脂肪酸组成等,首次明确了牛油的天然属性与品质等级,让安全可控从口号变为有据可依的权威评价体系。
杨国龙教授
有技术:权威与标准的制定者
张兵兵积极搭建产、学、研平台,与西华大学、成都大学等多所高校合作,共建精密实验室与味控研发平台。其研发中心已获得CNAS认可,检测能力进入国际互认体系。
企业不仅深度参与4项国家标准/团体标准的起草,更续推出7大行业首创产品,如行业首款用一次性牛油重新定义老火锅味道的老火锅牛油;拥有独家专利(ZL202120422097.0)的半立体打锅牛油,以及用P-EP生物纳米技术,实现了“五香”工艺,带来2重脂香4倍肉感的太火多肽浓香牛油。系列首创产品的推出,是张兵兵将专业和创新刻入品牌基因的力证。
有责任:行业引领与责任担当者
张兵兵秉持“买方好、卖方好、社会好”的“三方好”理念,率先进行自我规范,从2016年全面禁用“棉被车”,到2019年强制供应商规范生脂包装,赋能打板急冷,规范标识,再到投入数百万,引进GC-MS设备,健全塑化剂监测及管控机制,实行专职人员24小时在线检测。
不仅如此,张兵兵公司更积极联络同行,连续3年开展牛油产业链行业峰会,并于2024年成功推动了《餐饮食用牛油采购规范》团体标准的落地。
与此同时,火锅行业的发展更是影响着生油的生命周期,张兵兵深度参与《火锅料理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制定,并且连续2年冠名料理师大赛,从源头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在本次国标宣贯大会上,张兵兵更是呼吁全行业:“从价格竞争红海转向价值竞争蓝海,以品质为核心、以真实立口碑,共同做大做强牛油产业。”
从张泽兵董事长的欢迎辞,到公司代表邓维泽进行的“张兵兵沟通环节”,再到下午组织的张兵兵火锅牛油访厂参观,这家企业将其全产业链布局、技术研发投入和品质管控体系清晰地呈现在行业面前。
更有力的证据来自其餐饮及工厂客户:诸如小龙坎、蜀大侠、冯校长老火锅、新蜀九香、天味食品、扬名食品等头部品牌代表莅临现场并做沟通分享,无疑是对张兵兵产品品质与供应链服务能力最直接的肯定。
国标时代
餐企该如何选择“靠谱伙伴”?
国标的落地,意味着牛油行业的竞争门槛被显著抬高。一场以品质、技术和服务为核心的供应链淘汰赛已经开始。对于餐企而言,选择一个靠谱的牛油供应商,不再是简单的价格博弈,而是关乎品牌长期发展的战略决策。
张兵兵创始人张泽兵 接受媒体采访
通过本次大会,张兵兵所展示的,正是一个国标时代下理想伙伴的画像:它既是有底蕴、有技术、有责任的“三有”企业,更是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塑造行业规则的“引领者”。其近三十年的坚守与持续创新,证明它不仅能够满足国标,更有能力定义超越国标的品质标杆。
在我们看来,国家标准GB/T 46004-2025的发布,如同为奔流的牛油产业划定了一条更加清晰、安全的航道。对于火锅餐企而言,这不仅是消除采购焦虑的安心剂,更是推动供应链优化升级的催化剂。
当行业的游戏规则转向品质与创新,像张兵兵这样早已在技术、产业链和品牌信誉上构筑起护城河的企业,其价值将愈发凸显。这场关于“一锅好牛油”的竞争,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更高质量的维度。餐企的供应链选择,将决定其在下一轮市场竞争中的起点与高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