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晚会“翻车”:这哪是文艺盛宴,分明是大型“开盲盒”现场
本以为2025“湾区升明月”晚会会是“群星荟萃+情怀杀”的王炸组合——毕竟有80多位两岸暨港澳艺人撑场,主题又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爱”,怎么看都该是刷屏级的文化盛宴。结果观众守着直播看了三小时,心态从“期待值拉满”跌到“笑不活了”,最后只剩一句灵魂拷问:“这到底是文艺晚会,还是大型KTV翻车现场?” 热搜榜更是实时上演“冰火两重天”,前一秒“周深开口跪”,后一秒“苏醒跑调”就接上,槽点多到能堆成山,难怪网友直呼“这晚会比过山车还刺激”。翻车第一弹:真唱修罗场,一半封神一半“渡劫”节目组一开始喊着“全开麦真唱”的口号,本想彰显专业度,没成想直接把艺人实力扒得底裤都不剩。舞台上瞬间划分出“神仙打架”和“大型渡劫”两个阵营,反差大到让人怀疑看的不是同一台晚会。
先说说那些“救场封神”的高光时刻,算是给观众脆弱的耳朵留了条活路。周深一开口唱《故乡的云》,弹幕直接从“哈哈哈”切换到“呜呜呜”,那细腻通透的嗓音把乡愁唱得入木三分,真假音转换跟丝滑巧克力似的,网友直呼“这才是晚会该有的水准,耳朵怀孕了”。王力宏跟单依纯合唱《落叶归根》也挺走心,虽然开篇抢了半拍,但人家一秒调整回来,全程稳得一批,配上舞台上无锡古巷与台北老街的画面,情怀直接拉满。还有66岁的姜育恒唱《再回首》,就算个别音符不完美,那股子沧桑感也比完美修音动人,不愧是“宝刀未老”的老牌唱将。
但高光时刻有多惊艳,翻车现场就有多尴尬。苏醒、曾比特那组合唱《夜空中最亮的星》,直接被网友封“史上最难听版本”。颜人中起句就气虚,跟没吃饱饭似的;江信熹唱到一半突然断片;苏醒更绝,真假音转换卡得像老式磁带,高音一上去直接劈了,四人合唱时和声乱得像“KTV自由发挥局”,后来才知道是苏醒团队自己定调太高,纯属“搬起石头砸自己脚”。有网友吐槽:“我和我妈合唱都比这齐,建议他们下次先去KTV练三个月再来。”
年轻艺人的表现更是把“稚嫩”写在了脸上。时代少年团连唱四首经典影视金曲,越唱越没底气,丁程鑫声音小得像蚊子叫,宋亚轩和刘耀文合唱像“比谁嗓门大”,七人同唱《当》时气息涣散,被调侃“像喝完酒的兄弟聚会”。更绝的是,他们上场时正好是黄金收视时段,本来收视都快摸到1.9%了,结果直接跌到1.5%,网友锐评:“湖南台都只敢把他们放零点,大湾区这是想不开吗?” 跨界演员也没好到哪去,任嘉伦唱《你是我的眼》一开口就跑调,脸都憋红了才救回来;欧阳娜娜跟王赫野唱《篇章》,软乎乎的嗓音跟摇滚曲风完全不搭,被戏称“小绵羊唱重金属”。
翻车第二弹:假唱穿帮现场,科技救场也救不了敷衍如果说真唱翻车是实力问题,那假唱穿帮就是态度问题了。这届艺人的假唱技术简直敷衍到离谱,破绽多到观众不用放大镜都能看出来,弹幕里满屏“当我瞎吗”的灵魂质问。
演员跨界成了假唱重灾区,刘涛算是“开了个坏头”。她开场唱李玟的《想你的365天》,这首歌的难度懂的都懂,结果她全程面部表情和气息起伏完全脱节,嘴型跟歌声慢半拍,自带的完美混响跟现场环境格格不入,开播十分钟收视就往下掉,网友吐槽“好好演戏不行吗,非要来唱歌凑数”。于适的吉他弹唱更离谱,手在琴弦上瞎拨,话筒里连点杂音都没有,副歌时换气动作做得比谁都夸张,声音却稳得跟录音棚版本一模一样,被扒出“吉他弦都没按对,纯纯摆拍”。
闫妮和魏大勋合唱《Mojito》时,更是贡献了“年度最明显穿帮镜头”。闫妮唱嗨了拿着话筒晃来晃去,结果歌声半点波动没有,稳得像焊死在音响里,网友锐评:“哪怕稍微让声音抖一下呢?这敷衍程度我上我也行”。最让人意外的是蔡琴,她唱《被遗忘的时光》时声音完美得挑不出错,可恰恰是这份“完美”露了馅——去年江苏卫视跨年她真唱还带点小瑕疵,今年突然“零失误”,观众纳闷“蔡琴老师的实力还用得着假唱?童年滤镜碎了一地”。
还有佟丽娅带儿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不仅被扒出假唱,更被吐槽“场合不对,像小学文艺汇演窜台到国家级晚会”,好好的温情牌硬是打成了尴尬牌。
翻车第三弹:职业素养掉线,半场就开始“逃兵模式”比表演翻车更败好感的,是部分艺人的职业态度。这届晚会主打“团聚”主题,结果不少嘉宾把晚会当成“赶场工具”,表演完就溜,连基本的尊重都没做到。
晚会还没结束,台下就开始陆续空座,只有成龙、王力宏等少数人坚持到最后。成龙全程坐台下,还主动跟肖战互动暖场,举手投足都是前辈的素养;凌峰唱《吾爱吾国》时喊出“中国人必须有家国情怀”,更是戳中人心。可对比之下,那些提前离场的艺人就尴尬了,网友吐槽“本来是凝聚情感的晚会,你们倒好,表演完就跑,跟赶下一场商演似的”。
团队配合的疏漏更是暴露了筹备的粗糙。除了苏醒那组的起调失误,徐怀钰在《踏浪》里开篇反复唱“啦啦啦”,状态游离得像“醉酒K歌”;刚出道的沈佳润就算舞蹈动作再简单,歌声还是因气息不稳频频走调。这些失误哪里是“临场发挥问题”,分明是彩排强度不够、团队磨合欠缺的铁证,网友调侃“节目组怕不是前一天才通知艺人要表演吧”。
吐槽归吐槽:为啥我们边骂边看完了全程?虽说槽点能编一本《翻车指南》,但这晚会的收视硬是没崩,不少人嘴上骂着“辣耳朵”,手却诚实地没按快进键。说到底,还是“情怀滤镜”在撑着——毕竟从2021年首届开始,“湾区升明月”早就成了连接两岸三地的情感符号,观众追的不只是表演,更是老歌里的青春回忆。
就像网友说的:“周深的《故乡的云》、姜育恒的《再回首》一出来,那些尴尬瞬间都能原谅一半。” 而且真唱虽然有翻车,但比起全靠修音的假唱晚会,这份“真实”反而可贵——王力宏抢拍后迅速调整,范玮琪真唱时声音颤抖,这些瑕疵恰是Live的魅力,比完美的假唱更让人动容。小沈阳父女的救场表演更是意外之喜,小沈阳被伴舞“打包抬走”的名场面,直接让弹幕笑到刷屏,算是给这场混乱的晚会添了点欢乐底色。
最后叨叨:月光照得亮回忆,照不亮敷衍其实观众从来不是“鸡蛋里挑骨头”,大家能接受真唱的小瑕疵,却忍不了假唱的敷衍;能理解新人的稚嫩,却看不惯前辈的“逃兵行为”。大湾区晚会的核心价值本应是“用歌声传递同心”,可当起调失误、假唱穿帮、提前离场这些问题扎堆出现,那份文化分量难免被稀释。
就像网友总结的:“湾区的月光能照亮回忆,却照不亮敷衍的舞台。” 希望下届晚会能好好磨磨细节——选角时别光看流量,多看看实力;彩排时别敷衍了事,多磨磨配合;艺人也别把晚会当“跳板”,拿出点职业态度。毕竟观众要的不是“群星堆砌的热闹”,而是能真正打动人心的真诚与专业。
要是下次还这么翻车,估计网友就得喊:“建议改名叫‘湾区翻车夜’,我们直接搬好小板凳看吐槽大会得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