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邓婕后悔了吗?继子张默不争气,养女却越来越像张国立
她演的王熙凤是独一份,她的人生却没那么锋利。邓婕这一生,最成功的角色是王熙凤,最失败的角色却是自己。
很多人第一次记住她,就是在《红楼梦》里。那个眼神锋利、走路带风、说话带刀的王熙凤,让人觉得她天生就是那块料。
事实也是,她靠着川剧的底子,把那种“泼辣里藏着心机”的劲儿演活了。可以说,后来几十年没人能超越。
可戏里和戏外,走的是完全相反的路。
王熙凤是算尽天下人心,而邓婕,反倒在自己最关键的抉择上,一次次妥协,最后换来满身遗憾。
说实话,女人一辈子,婚姻、孩子、事业这三件事,少了哪一块,都可能觉得不完整。邓婕年轻时只顾爱情,把生育的权利轻轻交了出去。等到老了,回头一想,才发现那个决定像是刀子,割了一生。
年轻时一场婚姻,转身遇到张国立邓婕不是那种“天选之子”。她原本就是川剧团的小花旦,日子稳稳过,谈不上大起大落。
第一次婚姻很普通,没什么轰轰烈烈的爱情。
对方事业受挫,两人日子过得紧巴巴,也没多少甜蜜。等到男人扛不住,主动提出离婚的时候,她没有死缠烂打,也没有嚎啕大哭,就这样放手。
所以说,那段感情不算爱到骨子里。要是真爱,女人绝不会轻易转身。
真正改变她命运的,是《红楼梦》,也是张国立。
那年,她已经凭王熙凤火到全国。张国立还只是一个正在上升、没什么光环的演员。说白了,邓婕比他强太多。可偏偏,爱情就喜欢乱点鸳鸯谱。
“有情饮水饱”的代价:不要孩子一开始,邓婕是不知道张国立有家庭的。等两人感情已经火起来了,才被告知他已经结过婚,还带着一个儿子张默。
换做一般女人,这一步就会刹车。
可邓婕不一样。她觉得自己错过了一次真正的爱情,这回绝不想再放手。
张国立也说得漂亮:“我是真的爱你,我会离婚。”
于是,她选择相信,并且等。等他结束上一段婚姻,等她可以堂堂正正站到他身边。
可等来的,还有一个苛刻的条件——张国立的前妻为了孩子,提出:“可以离婚,但你们婚后不能再生育。”
这条件换做别人,十有八九会犹豫。可邓婕想都没想,直接答应了。她说得轻巧:“只要有你就够了。”
很多年后,她回忆起那句话,怕是心里都要颤。
女人啊,总觉得爱情可以替代一切,但等人老了才知道,孩子才是生命最厚实的底牌。
“宜妃”与模范夫妻的假象婚后,邓婕和张国立合作了一部又一部剧,从《宰相刘罗锅》到《康熙微服私访记》,夫妻档打包上荧屏,观众看得过瘾,也送上了“模范夫妻”的名号。
荧幕里,她是贤惠的“宜妃”;荧幕外,她是把家庭放在第一位的妻子。
事业巅峰的时候,她主动收了脚,把更多光环让给丈夫。
这一让,就让出了差不多一辈子。张国立成了国民演员,导演、主持人全都玩得转。
邓婕呢?除了几个经典角色,再无更大突破。
可她没抱怨。因为在她眼里,这就是爱情:成全对方,陪伴对方。
只不过,爱情不能填满所有空缺。尤其是当她意外怀孕的时候,那个被硬生生打掉的孩子,像一根刺一样扎进了她心里。
亲生的没有,继子却让她操碎了心张国立的儿子张默,成了她婚姻里最大的不安定因素。
她尽心尽力当后妈,可一个重组家庭,永远都有看不见的缝隙。
张默知道父母离婚的原因,也知道继母是谁。这样的孩子,哪怕再懂事,也难免心里有结。
张国立又是典型的“愧疚式父亲”,几乎是宠着养。
结果呢?张默一路叛逆,闹绯闻,打女友,最后甚至因为吸毒进了监狱。
你说,邓婕这后妈当得值不值?
更讽刺的是,她为了张国立放弃了亲生孩子,却用半辈子精力守着一个永远不可能真正认她的继子。到头来,换来的是满盘皆输。
养女的出现,补上遗憾的一角命运还是留了一点温柔。
后来,他们收养了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
尤其是女儿,随着一天天长大,眉眼间越来越像张国立。
有人说,这就是缘分。邓婕看着女儿,心里总会想:要是当年那个孩子生下来,大概也是这副模样。
所以说,她是欣慰的,也是遗憾的。
欣慰的是,她终于能体会到为人母的滋味;遗憾的是,这种母爱来得太迟。
人生的残缺,注定无法补齐今天再看68岁的邓婕,她依旧和张国立在一起,婚姻算稳定,名声算清白。
可细细想来,她的得与失都写在脸上。
爱情,她得到了。事业,她放下了。孩子,她失去了。继子,她养废了。养女,她倾注了全部补偿心力。
有人说,这就是命。可我更觉得,这是选择。
年轻的时候,邓婕把爱情看得太重,以为可以替代一切;中年的时候,她把妥协当作成熟;等到老了,她才发现,很多妥协根本没必要。
她这一生,演出了最锋利的王熙凤,却活成了最温吞的邓婕。
邓婕的故事,其实像极了很多中国女人的缩影:年轻时为了爱情孤注一掷,老来才知道孩子和独立才是底气。
她不是没想过反抗,但每一步都退让了。退让到最后,自己空了。
可话又说回来,她至少守住了婚姻的壳子。张国立对她有情,至少到现在还没变。对一个女人来说,这也算是一种安慰。
所以我说,邓婕不是没有赢,她只是输掉了最想要的那一局。
有人问,邓婕会不会后悔?
我觉得答案不用说。你看她每次提起孩子话题时的眼神,就知道那是她心里最疼的地方。
人到暮年,什么奖项、名声都淡了,唯独孩子是最深的执念。
遗憾的是,这世界没有重来的机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