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朱琳拒绝800万代言费背后:13年守护患癌丈夫,资助47个孤儿,这个女人到底在坚持什么
那晚的春晚,朱琳上台的时候,我妈突然放下手机说:“这个人,真的老了。”73岁的她穿着红裙子,走路比以前慢了些。但当“说什么王权富贵”的歌声响起时,客厅里安静得只剩电视机的声音。我妈盯着屏幕,眼睛有点湿润。
37年了。那个女儿国国王,还是她。
网上有人扒出一个数字:朱琳这些年拒绝的代言费加起来超过2亿。单是某保健品企业那一次,就开价800万。她的回答很短:“我没吃过,怎能骗人?”
这话听起来有点傻。在这个什么都能卖的年代,谁还在乎这个?
但朱琳在乎。
《西游记》火了之后,找她拍戏的人排成队。那是90年代,电视剧正要起飞的时候。换作别人,趁着热度能赚多少赚多少。她偏不,跑回去演话剧了。
“影视是快餐,话剧才是修行。”这句话她说过很多次,每次都是这样,一字不差。
2015年,她演《离去》,63岁的人了,跪在台上20分钟不起来。散场的时候,有观众看见她膝盖上有血。工作人员想扶她,她摆摆手说没事。
编剧后来感慨:“她比年轻人还拼。”但这话说得不对。年轻人拼是为了出头,她拼是为了什么?
家里有面镜子,还有个把杆。58年了,每周练3次芭蕾,雷打不动。有记者去采访,撞见她在练《天鹅湖》的动作。那个脚尖绷得,专业舞者看了都服气。
“跳舞的时候忘记年龄。”她这样说。
丈夫生病那13年,大概是她最难熬的日子。肺癌晚期,医生都说没几个月了。她推掉所有工作,守在病房里。每天念诗给他听,聂鲁达的那些。
13年下来,抄了8本诗集。护士记得,她总是把枕头拿去晒,说这样他呼吸会舒服点。
人走了以后,她把那些诗集出版了。稿费一分不留,全给了癌症基金会。
50岁的时候,她去西藏支教。那曲,海拔4500米。高原反应严重到吐血,她也不肯提前回来。每天吸着氧气给孩子们上课,教他们念“女儿国”的台词。
“读书才能走出大山。”学生次仁现在还记得她说过的话。
离开那天,全校的孩子追着车跑,手里举着哈达。
还有一件事,知道的人不多。从1998年开始,她一直在资助孤儿,每次汇款都写“朱女士”。22年过去了,一共帮了47个孩子。这事要不是2020年被记者发现,估计她永远不会说。
其中一个叫张婷的,现在当儿科医生。她说朱琳经常写信,总是那句话:“用你的本事帮助更多人。”
65岁那年,她又干了件“不务正业”的事——考营养师证。为了这个证,她学了10年营养学。考试那天,和一群年轻人坐在一起答题。
现在她经常去养老院,教老人做营养餐。自己编了本《银发族膳食指南》,印出来到处发。协和医院的营养科主任都说:“她做的食谱我们也在用。”
网上总有人说她整容了。去年在一个节目里,主持人问起这事。她笑了笑:“梅兰芳60岁还能演少女,靠的是本事,不是脸。”
然后拿出一本手写的《黄帝内经》笔记:“焦虑才是衰老的加速器。”
也不知道她是真的不在乎,还是装的。反正看起来挺坦然。
那个春晚结束后,有记者去采访她。问她这么多年到底在坚持什么。她想了想,说:“也没坚持什么,就是觉得该这样活着。”
就是觉得该这样活着。
这话说得轻巧,但听起来有种说不出的重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