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飞飞”张丽玲现状:定居日本,是日本电视台社长,57岁气质佳
说起张丽玲这个名字,很多80后90后肯定有点印象,尤其是那些追过老剧的人。她就是86版《聊斋》里那个让人眼前一亮的鲁飞飞,英气十足,长得也俊俏,那时候才二十出头,演技自然不做作,一下子就火了。
紧接着87版《红楼梦》里,她又客串了王熙凤身边的丫鬟娇杏,虽然戏份不多,但那股子灵气儿让人记住了。本以为她会继续在演艺圈深耕下去,谁知道她突然就转行,跑去日本留学了。这事儿搁谁身上都觉得意外,但张丽玲就是这么个人,敢想敢干,从不按常理出牌。
现在她已经57岁了,定居日本,当着日本一家电视台的社长,气质还保持得特别好,看照片跟年轻时候没多大差别,保养得真到位。
张丽玲的本名其实叫张壑丹,1967年出生在浙江丽水云和县的一个小乡下,叫赤石乡。那地方挺偏的,山多地少,生活简单,她小时候估计也没想过自己会跟演戏、跟日本扯上关系。家里条件一般,她从小就显露出一种清秀劲儿,邻居们都说这丫头长得像画里的。
16岁那年,1983年,她就收拾行李去了北京闯荡,那时候出远门可不是小事儿,尤其是去大城市追梦。北京的影视圈刚起步,电视机才开始普及,她一头扎进去,先从跑龙套干起,运气还算不错,很快就接了些小角色。1986年,她拿到《聊斋电视系列片》第二集《鲁公女》的女主角鲁飞飞,这角色让她一炮而红。剧里她骑马舞剑,扮相英姿飒爽,播出后观众反馈热烈,信件雪片似的飞来。那年她19岁,前途一片光明。
转眼1987年,她又进了87版《红楼梦》的剧组,演甄家丫鬟娇杏。选角过程挺严的,她从地方剧组层层筛出来,进了北京的片场。虽说只是配角,但跟大牌们搭戏让她学到不少,那部剧后来成了经典,她也沾光成了红楼梦剧组里的一员。那些年她在圈里混得风生水起,接了些小剧本,日子过得挺滋润。
但演艺圈竞争大,红得快也容易昙花一现,她自己琢磨着,得找条长远的路子走。1989年,她做了个大胆决定,放弃拍戏机会,申请去日本留学,进了东京学艺大学读舞台导演专业。那时候中日交流不多,出国留学对普通人来说跟天方夜谭似的,她一个人背井离乡,挺不容易的。
在东京的六年,从本科到硕士,她学得特别认真。舞台导演这专业跟她之前的演戏经历有点搭边,但更偏向幕后,涉及灯光布景、剧本分析啥的。她毕业那年是1995年,拿到学位后没急着回国,而是留在日本找了份工作,进了大仓商事公司。这公司是老牌商社,主营国际贸易,她被分到啤酒酿造原料部,天天跟大麦、进口合同打交道。
说实话,从荧屏女星到办公室白领,这跨度大得让人咋舌,但张丽玲适应得快。工作稳定了,她闲不住,又开始琢磨新事儿。那时候中国留学生去日本越来越多,她看到这些年轻人漂洋过海追梦,心里头有股子劲儿,想把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
1996年,她正式启动纪录片项目,叫《我们的留学生活》,拉上富士电视台的导演横山隆晴合作,组了个小团队。项目一干就是十年,他们采访了300多个留学生,深度跟踪了66个人的轨迹,从求学日常到打工艰辛,全都拍进去。剪出来10集,内容接地气,感动了不少人。
2001年,这片子拿下日本放送文化基金奖的最佳策划和最佳纪录片奖,那可是日本电视界的奥斯卡级别荣誉。一个中国人能得这个,圈里人议论纷纷。张丽玲靠这个不光扬名,还积累了人脉和经验。纪录片播出后,在中国也火了,观众看完直呼真实,戳中了很多人的心窝子。
拍片这些年,她的人生又拐了个弯。1998年,她从大仓商事辞职,在东京成立了株式会社大富,当上董事长。为了符合日本法律,她入了日本籍,这步棋走得稳。日本不让外国人直接当电视台社长,她这么一办,就顺理成章了。
公司起步时挺难的,只有几间小办公室,她带着团队从零干起,主打帮中国央视在日本落地。起初转播央视四套节目,后来加了中国电视剧、日语新闻,还把《新闻联播》做成日语同声传译。一步步来,到现在频道覆盖日本16万间酒店客房,成了当地最大的外国电视频道。张丽玲的贡献不小,她从装天线开始,亲自跑市场谈合作,硬是把一个中文频道在日本站稳脚跟。
创办电视台不是光靠热情,得有真本事。张丽玲早年的演戏经历让她懂观众心理,纪录片又练就了她策划能力,加上商社的工作经验,管理团队游刃有余。公司成立27年了,她一直掌舵,中间遇到过不少坎儿。比如中日关系紧张时,广告主跑路,她得四处求爷爷告奶奶拉赞助;疫情那几年,酒店业受冲击,频道收入下滑,她调整策略,加大线上内容,稳住了局面。
说起来,她干的这些事儿不光是生意,还带着文化输出的味道。央视节目进日本,让当地人了解中国新闻、电视剧啥的,桥接了两国民间交流。2017年《红楼梦》30周年重聚,她作为嘉宾出席,现场老剧组成员见面,感慨万千,但她低调得很,没多提自己这些年的成就。
除了电视台,她还做了不少公益和文化事儿。2000年代初,她联络中国人民解放军交响乐团去东京演出,那场音乐会座无虚席,日本观众第一次近距离听中国军乐,掌声雷动。她觉得音乐能拉近人心,这步走对了。后来她又组织日本小学生去北京参加央视“六一”晚会,带孩子们体验中国节日,回来后他们写报告,夸中国好玩儿。这些活动花了她不少精力,但她乐在其中。
现在她还专注留学生公益,在日本给中国学生发奖学金,帮他们解决生活难题。每年毕业季,她会办送别会,鼓励新生们坚持梦想。说白了,她自己就是留学生过来的,对这群年轻人的苦楚门儿清。
张丽玲在日本的这些年,事业上一步一个脚印,从演员到社长,跨界成功得让人佩服。但她也说过,创业初期“不堪回首”,资金链断过好几次,团队小到就她一人扛。幸好她韧劲足,咬牙挺过来了。现在57岁了,她还在一线干活,东京办公室里天天审节目单、开会。
照片上看,她气质没变,短发利落,穿职业装时有股女强人范儿,脸蛋保养得跟40多岁似的。国内消息少,她低调惯了,不爱炒作个人生活。网上有传闻她单身,但没确切说法,也许结了婚有孩子,也许就一个人过。反正她把重心都搁事业上了,家庭事儿对外人来说是谜。
回想她的人生轨迹,其实挺有启发的。很多人觉得演戏红了就该接着红,但她不,她选择留学充电,转行贸易再创业,这中间哪一步都得有胆量和脑子。去日本那会儿,中日还没现在这么融洽,她一个人适应语言文化,工作上从头学起,换谁都得磨。
纪录片那十年,更是体力活儿,跑了日本中国美国,采访上百人,剪辑到秃头。但正因为这些经历,她才把电视台做大。CCTV大富现在不光播新闻,还加了香港剧、日语配音,观众黏性高。日本华文媒体圈里,她是响当当的“张社长”,同行们提起她都竖大拇指。
当然,她也不是没争议。早年有留学生起诉她纪录片侵犯隐私,那事儿闹得挺大,北京法院都介入了。但张丽玲没退缩,片子还是播了,获奖了。她处理这种事儿的方式,挺现实的,不纠缠情绪,直面问题。
说到底,她干的活儿是媒体,记录真实总有摩擦,但她守住了底线。2025年了,中日关系起伏不定,她频道的影响力还在涨,最近又推了些文化节目,帮两国年轻人多点了解。57岁这个年纪,很多人退休养老,她却还忙着公益和扩张,劲头儿不减当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