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伊铁路一旦完工,伊朗石油可直抵中国,战略价值不容小觑!
中巴伊铁路,一条连接东亚、南亚与西亚的战略大通道,一旦建设完成,有望彻底改变现有交通格局和物流秩序,那么,这条铁路究竟有何战略价值?未来又将如何深刻影响亚欧大陆的地缘经济格局和国际权力重构?跨越重重高山的“能源动脉”中巴伊铁路以中巴铁路为基础,东起我国新疆喀什,经红其拉甫口岸进入巴基斯坦,途径巴基斯坦伊斯兰堡等重要城市,在扎黑丹进入伊朗,向西北最终连接其首都德黑兰,抵达里海沿岸地区。这条铁路未来还可联通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接入伊朗境内铁路网,同时还可从扎黑丹向北延伸,对接阿富汗和乌兹别克斯坦,形成从中国到中亚、南亚,再到西亚的环形铁路网。由于这条铁路需要穿越喀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以及帕米尔高原,不仅需要克服4000米以上高海拔和极端气候带来的挑战,沿线地震活动频繁,冰川泥石流还导致工程面临一系列安全风险。
同时由于铁路穿越印度与巴基斯坦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导致该项目还面临着一定地缘压力,因此,这条铁路进展一直比较缓慢,直到2023年,中国与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巴基斯坦三国才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但同时也意味着这条铁路建设很快也将提上日程,未来一旦建成,将成为一条全新的陆上能源运输大动脉。
伊朗是能源矿产大国,已探明石油储量高达1580亿桶,位居全球第四,天然气储量约22.9万亿立方米,位居全球第二,能源产业也是伊朗最关键的支柱产业,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由于长期受美国主导的国际制裁施压,导致伊朗的能源销路非常单一,其中大部分都流入了中国市场,而马六甲海峡等海上通道,又面临着严峻的地缘复杂性,导致中伊之间的能源贸易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而这条中巴伊铁路,未来将为中伊能源贸易提供稳定的运输路线,并且相较于传统海运,还可节省60%以上的运输时间,降低40%的运输成本,同时铁路还可与瓜达尔港形成联动,有助于促进新经济、地缘秩序的重构。
重塑全球物流的“杠杆支点”长期以来,我国的与中东的能源贸易都需要依赖传统海运,途经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等关键水道,但这些海峡却长期受美国控制和影响,随着南海、台海等问题的愈发突出,导致我国的能源运输也面临着一定挑战,为绕开这些海峡,降低对传统海运的依赖,我国多年来通过与周边国家合作,建设中缅油气管道、中巴经济走廊等运输通道,替代部分进口能源,从海陆两个方向形成“油气双保障”体系,而中巴伊铁路则可以完全绕开海运部分,直接从陆上直达我国新疆,这对于我国的能源多元化和战略储备方面,都是一次新的尝试和突破。同时,也将是一次对海权的动摇和挑战,陆权的觉醒和重启,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甚至有望构建陆权与海权并存齐驱的全新思维。
陆上通过铁路整合沿线资源,深度绑定产业链,既促进了区域发展和跨境合作,又提升了中国地缘影响力。并且,铁路建设按照中国标准,将再一次向外输出中国基建技术,更有助于中国基建走向世界,如今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中东包括欧洲、非洲、拉美等地区,都有中国工程团队的身影,通过这种技术标准的输出,将进一步挑战国际铁路联盟的话语权,有助于塑造全新的国际秩序。
总之,中巴伊铁路不仅是一条交通大动脉,更是将成为改变亚欧大陆贸易流向的标志性工程,或许用不了多久,新的全球地缘经济格局重构转折点便会到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