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1 18:37

美澳想靠铁矿卡中国,中国停购重拳出击,一招打破垄断,澳方亏大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 沧海阅铭
编辑 | 沧海阅铭
“文内所有信息出自个人媒体
最近矿产圈有个消息,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直接停了必和必拓所有海运铁矿石订单,连已经从澳大利亚矿山运出来的货都没放过。
这事儿一出来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中国每年要占全球海运铁矿石进口的75%,以前就算被三大矿商拿捏定价权、多花冤枉钱,也得硬着头皮买,怎么现在突然敢这么果断?

更让人好奇的是,澳大利亚政府一听说就慌了神,毕竟铁矿石是他们的经济支柱,可中国这步棋,真的只是针对澳大利亚吗?
其实往深了看,这背后藏着的是中国摆脱美元体系束缚、争夺大宗商品话语权的大布局,今天咱们就把这事儿的来龙去脉说清楚。

全球大宗商品贸易里,铁矿石的格局一直有点畸形,90%以上的大宗商品都用美元计价,铁矿石也不例外,而澳大利亚单靠卖铁矿石,就能占其出口总额的近三分之一。
更关键的是,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这三大矿商,掌控着全球60%以上的优质铁矿产能,形成了事实上的垄断,可中国呢?

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占着全球海运进口75%的量,却当了二十年的被动买家,只能任由别人定价。​
这种被动有多憋屈举两个真实例子就知道了,2021年的时候全球铁矿石价格明明从高位往下跌,可三大矿商却玩起了区别定价,给国内不同钢企的报价能差出10%,就是怕中国企业抱团议价。

到了2022年,美元汇率一升值10%,就算铁矿石本身价格没涨,中国企业的采购成本也平白多了10%,等于是被矿价+汇率两头薅羊毛,国内钢企每年光在这上面多花的冤枉钱就得上百亿。​
有人可能会问,中国不是能限制澳大利亚的大麦、牛肉吗,怎么偏偏在铁矿石上这么被动,其实这都是需求逼的。

前几年澳大利亚上一届政府推行反华政策时,中国确实对他们大麦、牛肉等商品加限制,可铁矿石不一样,国内基建、制造业对钢铁需求太大,当时没有其他稳定的替代来源,只能暂时妥协。
这种能卡别人小项,却被别人卡关键项的局面,也让中国下定决心要打破困局。​

所以中国这次敢果断停购必和必拓的铁矿石,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有供应+策略双重底气在撑着,先说说供应端的突破。
中国在西非投资的西芒杜铁矿,现在已经正式投产了,这个铁矿可不一般,是全球已探明的最大优质铁矿,矿石品位能达到65%以上,而国内铁矿的平均品位才30% 左右,光是它未来每年1.2亿吨的计划产量,就能帮中国减少不少对澳矿的依赖。​

除了西芒杜铁矿,还有正在推进的前台港项目,如果能打通玻利维亚铁矿石的运输通道,未来中国每年还能新增2亿吨铁矿石进口量。
再加上国内自身铁矿产能的稳步提升,这么算下来,中国从三大矿商那里进口的铁矿石数量,必然会越来越少,以前三大矿商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现在中国有了其他选择,他们的垄断优势自然就弱了。​

策略端的改变同样关键,三年前,中国成立了中国矿产资源集团,这家企业的核心作用,就是把国内所有钢铁企业的采购需求整合起来,形成一个超级买家。
以前国内钢企是各自为战,你买你的,我买我的,谈判时根本没话语权,现在有了统一的采购平台,就像把散户的资金集中成了机构资金,跟三大矿商谈判时腰杆都硬了。

就拿去年的一次谈判来说,以前单个钢企跟必和必拓谈,对方根本不松口,现在中国矿产资源集团一出面,直接把采购价压下来了3%,这就是集中采购的力量。​
也正是有了这供应+策略的双重支撑,中国才有底气停购必和必拓的铁矿石,不仅停了新订单,连在途的货物也不放过。

这一下就戳中了澳大利亚的软肋,毕竟铁矿石是他们的经济支柱,少了中国这个大买家,他们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这次中国停购必和必拓铁矿石,还有个更核心的诉求,要求用人民币计价,目前双方还在谈判,而澳大利亚的另一家矿商力拓,已经开始用人民币结算铁矿石交易了。

力拓之所以愿意这么做,其实很现实: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市场,丢了这个市场就等于丢了半壁江山。
而且用人民币计价,还能减少美元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之前有一次美元突然升值,力拓用人民币结算的订单,就比用美元结算的多赚了5%,换成谁都会算这笔账。​

可必和必拓不一样,它的股权结构里,美国资本占比接近一半,这就决定了它的决策不只是单纯的生意问题,美国资本之所以不愿意接受人民币计价,本质上是怕人民币动摇美元的霸权地位。
大家可能不知道,美元能成为全球通用货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绑定了大宗商品贸易,尤其是石油、铁矿石这些关键资源。

如果越来越多大宗商品开始用人民币计价,美元的地位自然会受影响,这也是必和必拓迟迟不敢松口的核心原因。​
中国推动大宗商品用人民币计价,其实比直接说人民币替代美元要务实得多,全球每年大宗商品交易额超20万亿美元,这么大的体量只要有一部分改用人民币计价,就能对美元体系形成冲击。

而且中国作为很多大宗商品的最大买家本身就有这个底气,现在中国已经在慢慢推进了从铁矿石到石油,再到大豆、煤炭,只要是中国逐步掌握定价权的大宗商品,都开始要求用人民币计价。
2024年的时候,中国和巴西的铁矿石贸易里,人民币结算占比已经超过30%,和俄罗斯的煤炭贸易更是超过了70%。

这不是一时的动作,而是长期的策略,目的就是维护国家金融主权,保障金融安全,同时也为全球货币体系多元化出一份力,毕竟过度依赖美元,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有风险。​
说到底,中国停购必和必拓铁矿石这事儿,表面看是一次贸易博弈,实际上是中国在产业链和金融领域的破局之战。

从成立统一采购平台整合需求,到拓展海外铁矿项目保障供应,再到推动人民币计价打破美元绑定,每一步都透着长期布局的智慧。​
现在全球经济处于下行阶段,三大矿商的日子也不好过,全球钢铁需求增速放缓,不少国家都在控制钢铁产量,铁矿石需求端本身就承压,再加上中国有了更多替代来源,他们的市场份额只会越来越小。

以前他们靠着垄断能随意定价,现在市场变了,要是还抱着老想法,早晚会被淘汰,对中国来说,这次破局的意义不止于少花点采购成本。
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中国在大宗商品领域,从被动接受规则转向主动制定规则,这不仅能让国内企业在贸易中少受委屈,还能为国家金融安全筑起一道防火墙。
未来随着中国在大宗商品领域的话语权越来越强,不仅能保障自身产业链的稳定,还能推动全球贸易朝着更公平、更多元的方向发展,这才是最值得期待的结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澳想靠铁矿卡中国,中国停购重拳出击,一招打破垄断,澳方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