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担心的情况出现了?特朗普收到消息:解放军接下来有大动作
2025年10月的中东局势因一场代号“蓝剑-2025”的海军联合训练骤然升温,这场涉及反潜、对海突击、联合搜救等科目的军事行动,不仅成为两国深化防务合作的标志性事件,更折射出中东地缘政治格局的剧烈震荡。对美国而言,沙特近年来持续推进的军事自主化进程,正逐渐削弱美国在中东的传统影响力,这种 “摆脱对美依赖” 的趋势被美国战略界视为 “尤为危险” 的信号。
而这场联合训练的存在,外界解读为中国与沙特军事合作深化的重要标志,也让美国担心的 “中东盟友向中国靠拢” 的情况正逐渐成为现实。
沙特军事自主化沙特寻求军事自主化的趋势并非突然出现,而是近年来一系列战略调整的集中体现。长期以来,沙特的国防安全高度依赖美国,美国不仅是沙特最大的武器供应国,还通过驻军、情报共享等方式为沙特提供安全保障。
苏尔坦亲王空军基地部署有 F-15 战机与 “爱国者” 防空导弹系统,负责沙特西部的防空任务,但 2023 年以来,沙特开始加速推动军事自主。
2023 年 5 月,沙特宣布启动 “国家防务工业战略”,计划在 2030 年前将本国武器装备的自主研发比例从 15% 提升至 50%,投入 200 亿美元建设 12 个国防工业园区,涵盖导弹、无人机、装甲车辆等领域。
2024 年 8 月,沙特自主研发的 “Badr-106” 短程弹道导弹完成试射,射程达 1000 公里,可携带 500 公斤高爆战斗部,标志着沙特在弹道导弹领域突破美国技术限制。
2025 年 3 月,沙特又与法国签署协议,引进 “阵风” 战机生产线,计划在未来 5 年内实现 “阵风” 战机的本土化组装,逐步替代美军 F-15 战机在沙特空军的主导地位。
这些举措直接冲击了美国在沙特国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美国国务院 2025 年发布的《中东战略评估报告》中,将沙特军事自主化列为 “美国在中东面临的主要安全挑战之一”。
军售博弈下的信任裂痕美国对沙特军事自主化的担忧,源于其对中东战略利益的考量,而焦虑则始于2025年5月签署的1420亿美元军售协议。
沙特作为美国在中东的核心盟友,不仅是美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美国 2024 年从沙特进口原油占其进口总量的 18%),还是美国遏制伊朗、维护中东秩序的关键力量。
而这份涵盖F-35战机升级、萨德反导系统及太空能力建设的合同,虽被华盛顿视为巩固盟友关系的“安全锁”,却因配套的6000亿美元沙特对美投资计划暴露出经济捆绑的实质。
更令美国不安的是,沙特同期与中国签署的65亿美元军购协议中,包含彩虹-4无人机生产线转移及052D型驱逐舰技术合作。
这些装备在也门战场已验证实战效能,2024年沙特使用中国技术击落胡塞武装230架无人机,实战数据直接动摇美制装备的市场信心。
沙特军事采购结构的转变更具指标意义,2025年沙特军购预算中,中国装备占比从2020年的5%跃升至35%,而美制装备份额从60%跌破半数,这种此消彼长背后,是沙特对美国安全承诺可靠性的质疑。
2025年8月以色列空袭卡塔尔事件中,部署在沙特的美国“爱国者”防空系统未能拦截穿越领空的导弹,暴露出美式安全体系的致命漏洞。
沙特随即削减40%对美军购预算,转而与巴基斯坦签署《共同战略防御协议》,将核保护伞从美国转向拥有170枚核弹头的伊斯兰堡,这种战略转向直接冲击美国在中东的军事主导权。
联合训练的溢出效应此次“蓝剑-2025”演习的战术设计凸显中国军事技术的针对性输出,参演的052D型驱逐舰搭载的鹰击-21反舰导弹,射程达1500公里,可覆盖波斯湾至阿拉伯海全域,对美国航母战斗群构成直接威胁。
2025年3月台海军演中,解放军曾用该型导弹模拟攻击关岛基地,迫使美军航母战斗群撤离冲绳以东海域,而此次沙特演习若引入类似科目,将实质性改变海湾国家对美军力量的依赖认知。
演习的时空选择同样充满战略深意,沙特选择在红海沿岸的吉达港展开两栖登陆训练,此地距胡塞武装控制区仅400公里,却在中国054A型护卫舰的防空圈内。
这种布局既展示中国舰艇的实战部署能力,又暗含对也门冲突的平衡意图。
更值得关注的是,演习期间中国第48批护航编队将接替第47批执行亚丁湾护航任务,形成“训练-实战”的无缝衔接,这种常态化存在正在重构红海航道的安全秩序。
军事层面的合作深化与经济领域的变革形成共振,沙特2025年正式启动石油人民币结算试点,首批300万吨原油通过上海期货交易所完成交割,这种去美元化举措与军事自主化同步推进,形成对美国霸权的双重挑战。
中国在沙特NEOM未来城项目中投入的120亿美元,不仅用于建设新能源基地,更包含从瓜达尔港至红海的铁路规划。
这条战略通道若建成,将使中国原油进口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度降低40%,直接削弱美国“海链封锁”战略的有效性。
而美国对此的反应则暴露出战略困境,2025年10月美军舰机在台海周边的活动频率同比增加3倍,试图通过制造地区紧张转移中东注意力,但这种“围魏救赵”策略遭遇现实阻力。
CSIS推演显示,若台海冲突爆发,美军驻日基地的F-15战机将面临80%的损失率,而解放军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可在7分钟内摧毁冲绳防空系统,这种军事对比的逆转,使得美国难以同时应对东西两线挑战。
结语“蓝剑-2025”演习的深层影响在于推动中东安全体系的多极化,沙特与阿联酋、埃及组建的“中导预警联盟”,结合中国在吉布提保障基地部署的远程雷达,正在波斯湾至阿拉伯海之间构建独立于北约的安全网络。
这种非传统安全合作模式,通过共享情报、联合巡逻等机制,削弱了美英法等国在该地区的传统军事优势。
而这场没有硝烟的博弈,正在改写21世纪的地缘政治密码,当军事自主化遇上技术赋能,当能源结算脱离美元体系,中东的权力天平已悄然倾斜。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的话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信源:
《与美国渐行渐远 沙特加快战略自主步伐》——中国日报网——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8234810553357667&wfr=spider&for=pc
《[国防军事早报]国防部 中国和沙特阿拉伯将举行“蓝剑-2025”海军联合训练》——国防军事早报——
https://tv.cctv.com/2025/10/11/VIDEVrb3bZyxk8GNFobgTatX251011.shtm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