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37岁舒畅的遭遇,把内娱的“看人下菜碟”摆在了桌面上
二十年前,古装神话剧《宝莲灯》的播出,在国内影视市场掀起一阵热潮。剧中,焦恩俊饰演的 “二郎神” 自带威严气场,眉宇间满是隐忍与深情;曹骏扮演的 “沉香” 少年气十足,从懵懂到坚毅的成长轨迹打动无数观众;舒畅演绎的 “小玉” 则妩媚灵动,一双眼睛透着天真与倔强,角色形象立体鲜活,成为许多观众的 “童年白月光”。这部剧不仅让观众记住了经典角色,更让主创们收获了事业红利 —— 有人凭借角色一夜爆红,摆脱 “无名演员” 的标签;有人借此巩固行业地位,后续资源不断。然而二十年过去,影视圈早已物是人非,当年被观众喜爱的 “小玉” 舒畅,如今的境遇却意外暴露了内娱 “看人下菜碟” 的残酷现实,而她并非个例。
一、《宝莲灯》二十周年:舒畅的 “独自狂欢” 与主创的 “集体向前”
过节期间,娱乐圈掀起一股 “怀旧潮”,许多明星通过社交平台分享过往作品回忆,舒畅也选择以《宝莲灯》“小玉” 的身份参与其中。她精心制作了一段几分钟的视频,视频里穿插着《宝莲灯》的经典片段 —— 小玉与沉香初遇时的羞涩、为救母踏上征程的坚定、最终收获幸福的甜蜜,画面搭配着轻柔的背景音乐,满是岁月的温情。
视频结尾,舒畅对着镜头轻声说道:“一盏宝莲灯,照亮二十年。当年一起追剧的朋友们,现在都多大啦?” 简单一句话,瞬间唤醒观众的童年记忆,评论区里满是 “爷青回”“小玉还是那么美” 的留言。她还特意在文案中艾特了曹骏、焦恩俊、刘晓庆、陈创等《宝莲灯》主创,期待能引发一场 “集体怀旧”,可见其用心。
然而事与愿违,这条动态最终成了舒畅的 “独自狂欢”。除了曹骏在视频中短暂露过面(疑似过往素材剪辑),并未在社交平台点赞、评论或转发回应;不久后,曹骏发布了一条新动态,配文 “继续向前走,不要回头”,字里行间透着对未来的专注,似乎并未沉浸于过往角色的回忆中。
彼时的曹骏,事业正处于上升期:2025 年,他先后凭借《无忧渡》中温润如玉的书生角色、《凡人修仙传》里坚韧不拔的修仙者形象,重新回到观众视野,颜值与演技双双获认可,成功翻红;后续官宣的新剧《疾风劲草》,更是未播先火,被业内预测会掀起新一轮热度。对他而言,《宝莲灯》的 “沉香” 只是过往履历中的一笔,而非需要反复提及的 “标签”。
焦恩俊、刘晓庆与陈创的态度则更为淡然。作为纵横演艺圈几十年的资深演员,他们的代表作早已不止《宝莲灯》—— 焦恩俊的 “李寻欢”“二郎神” 皆是经典,近年虽减少拍戏,却仍以 “古装男神” 的身份活跃在公众视野;刘晓庆横跨影视、话剧领域,即便年近七旬,依旧能在舞台上绽放光芒;陈创则凭借《福贵》《长安十二时辰》等作品,成为观众认可的 “实力派黄金配角”。对他们而言,《宝莲灯》只是职业生涯中的一段经历,无需借怀旧博关注。
唯有舒畅,似乎仍停留在 “小玉” 的光环里。在其他主创纷纷向前、拥有新 “拿手好菜” 时,她兜兜转转回到起点,靠怀旧视频唤醒观众记忆,这般境遇,难免让人感叹:当年《宝莲灯》里最受喜爱的 “小玉”,难道成了被留在原地的人?
二、从 “被捧在手心” 到 “无人问津”:舒畅的演艺路起伏
舒畅的演艺生涯,曾是 “老天爷赏饭吃” 的范本。五岁时,她在大马路上玩耍,意外被《小巷情深》剧组选中,就此踏上演艺路。彼时的她,灵动可爱,面对镜头毫无怯意,展现出远超同龄人的表演天赋。此后几年,她陆续参演《单亲之家》《我没有家》等作品,小小年纪就凭借自然的演技收获关注,还多次登上央视舞台,成为观众眼中的 “童星潜力股”。
除了演戏,舒畅还尝试跨界发展:发行个人专辑,首发销量就突破十万张,在音乐界引发不小震动;参与综艺录制,亲和力十足的表现圈粉无数。彼时的她,资源不断,是市场上的 “香饽饽”,走到哪里都被 “捧在手心”—— 剧组工作人员会特意为她调整拍摄节奏,品牌方以她为核心制定宣传方案,粉丝围绕着她,将喜爱与支持毫无保留地倾注。
15 岁那年,舒畅迎来演艺生涯的第一个里程碑 —— 在《天龙八部》中饰演 “天山童姥”。这个角色极具挑战性:既要演绎孩童的身形语态,蹦蹦跳跳、声音稚嫩;又要诠释老人的沧桑心机,眼神阴鸷、气场强大。为贴合角色,她亲自吊威亚拍打戏,从高处坠落、被绳索勒紧的戏份都亲自上阵,拍摄结束后身上满是伤痕,却毫无怨言。最终,她凭借对角色的精准诠释,让 “天山童姥” 成为经典,也让更多人看到她的演技潜力。
此后的《金粉世家》,更是让她的事业再上一层楼。她饰演的 “金梅丽” 俏皮灵动,与刘亦菲饰演的 “白秀珠” 形成鲜明对比,两人戏份相当,一个清纯优雅,一个活泼可爱,互不逊色,被观众称为 “双姝争艳”。那时的舒畅,前途一片光明,所有人都以为她会在演艺路上持续绽放光芒。
转折发生在她事业巅峰期 —— 不知为何,舒畅突然选择隐退,远赴国外生活。几年后,当她重新回归娱乐圈时,市场早已发生巨变:新人演员批量涌现,流量时代来临,观众的审美偏好也随之改变。留给舒畅的机会,骤然减少。更让她陷入争议的是外貌变化:明明正值壮年,面部却陷入 “馒化” 怪圈,失去了往日的灵动,在高清镜头下,面部肿胀如发面馒头,与 “小玉” 时期的清丽模样相去甚远,颜值争议进一步影响了她的资源。
2017 年之后,舒畅便鲜有拿得出手的长剧角色,偶尔在综艺中亮相,也多是 “边缘嘉宾”,难以获得过多关注。为了维持曝光与收入,她加入直播带货大军:一场直播动辄持续四五个小时,她在镜头前卖力吆喝,推荐的商品从 “两位数” 的黄金饰品到几块钱的大牌口红,品类繁杂。然而,这些商品的品质却引发质疑,有消费者反映 “收到的黄金重量不足”“口红疑似假货”,虽未实锤,却让她的口碑受损。
更糟的是,她还被前员工实名举报 “拖欠工资”“偷税漏税”,尽管舒畅方面否认,但负面新闻还是让她的 “童年女神” 形象瞬间崩塌。无奈之下,舒畅将目光投向短剧领域,先后主演《蛇年大吉之小青渡劫》《凤栖今朝》等作品。从剧名就能看出,这些短剧走的是 “短平快” 路线,内容多为 “重生逆袭”“宫闱复仇” 等套路化题材,质量远不及她过往参演的正剧。即便她尝试以 “演员 + 制片人” 的身份自立门户,也未能改变短剧市场的局限。
如今 37 岁的舒畅,正处在演艺市场的 “中间地带”:论国民度,她一出场仍能唤醒观众的集体回忆,提起 “小玉”“天山童姥”,依旧有人记得;论行业位置,她却游离于长剧核心圈与短剧顶流之外,既拿不到优质的长剧资源,也未能在短剧领域闯出亮眼成绩,处境尴尬。
三、内娱 “看人下菜碟”:红与不红的天差地别
舒畅的境遇,恰似一面镜子,照出了内娱 “看人下菜碟” 的残酷现实。正如黄渤曾说的:“人一红了,身边全是好人。” 当红时,明星享受的是顶级待遇 —— 剧本主动找上门,合作方小心翼翼地迁就,粉丝的喜爱与支持围绕左右,连工作人员都会格外照顾;可一旦失去流量与热度,被贴上 “过气艺人” 的标签,境遇就会急转直下:优质资源与自己无关,社交平台上的互动变得冷清,甚至连基本的尊重都可能打折扣。
舒畅当红时,剧组会为她调整拍摄计划,品牌方以她为核心制定宣传策略;如今她热度下降,发布怀旧视频却无人回应,参演的作品多是小成本短剧,连直播带货都要面临品质质疑。这种落差,正是 “红与不红” 的真实写照。
反观张颂文的经历,更能印证这一点。成名前,张颂文在演艺圈摸爬滚打多年,始终是角落里的 “绿叶”,饰演的多是不起眼的配角,甚至曾因 “形象不符合” 被剧组拒绝;《狂飙》播出后,他凭借 “高启强” 一角爆火,近乎 “封神”—— 陈凯歌在活动中主动为他让出中心位,章子怡找机会与他寒暄交流,优质剧本与品牌代言纷纷找上门,连过往的采访片段都被网友翻出反复观看。前后境遇的天差地别,生动诠释了 “红了就拥有话语权” 的内娱规则。
在这样的规则下,难怪明星们会挤破头皮争抢流量与资源 —— 为的不是虚名,而是能在行业内拥有 “上桌的权利”,能拿到优质的机会,能获得基本的尊重。37 岁的舒畅,本应处于女演员的黄金期,从家庭剧到年代剧、古装剧,可选择的空间本应很大,却因热度下降,陷入如今的尴尬境地。
内娱向来信奉 “不红就是原罪”,红了,即便有争议也会被包容;不红,即便再有实力,也可能被无视。倘若舒畅仍如从前那般辉煌,她发布的《宝莲灯》怀旧视频,或许会引发主创们的集体回应,评论区里满是祝福与回忆,场面热闹非凡;可现在的她,即便被无视,也很少有人在意。
这种现实虽残酷,却难以改变。舒畅的境遇,不是个例,而是许多过气艺人的缩影 —— 他们曾有过辉煌,却因各种原因失去热度,最终在行业边缘徘徊。或许,对舒畅而言,未来仍有机会凭借实力重新回归大众视野;但对整个内娱而言,“看人下菜碟” 的规则,恐怕还会持续很久。
某场影视行业活动上,年轻演员们围绕着流量艺人谈笑风生,资源方热情地递上名片;而角落里,几位过气艺人独自坐着,无人问津,偶尔有人上前打招呼,也只是简单寒暄几句便匆匆离开。这一幕,与舒畅的境遇何其相似,也正是内娱最真实的写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