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扎克到泰勒:美国歌手为何一唱就卷入政治漩涡?
一首新歌,几句歌词,就能让一位当红乡村歌手瞬间卷入政治漩涡中心,这不是第一次,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我不是政客,我只是一个29岁的男人,和其他人一样感到困惑。”面对汹涌的批评,扎克·布莱恩在Instagram上这样写道。
事情源于他最近预告的新歌《坏消息》,其中提到移民和海关执法局(ICE)会“破门而入,建造一座无人再建造的房子”。
这场景让人不禁感叹:美国的文化战争已经激烈到连一首歌都能引发政治地震的地步。
一扎克·布莱恩发现自己在舆论的漩涡中越陷越深,这位年轻的乡村音乐明星以《粉色天空》等作品赢得了大量歌迷,但这次,他触及了一个美国社会极其敏感的话题——移民问题。
在上周预告新歌《坏消息》后,歌词中关于ICE的表述迅速引发了强烈反响,面对不断升级的争议,布莱恩本周二在Instagram上试图澄清自己的立场。
他写道,这首歌是几个月前写的,核心是表达“我多么爱这个国家和这里的每一个人”,以及“我们所有人都走出了这个分裂的空间”。
他特别强调,自己不是以“政客或自以为是的混蛋”的身份发言,只是一个同样感到困惑的年轻人。
布莱恩还表达了对歌曲被武器化的担忧:“现在每个人都用这首歌作为武器,这只能证明我们之间的分裂有多么严重。我们需要找到回归的路。”
在留言结尾,他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不安:“看到它引发了这么多骚动,我不仅感到尴尬,还有点害怕。”
扎克·布莱恩的遭遇并非个案,乡村音乐与政治的纠葛由来已久,这让人不禁想起2003年的“南方小鸡”乐队事件。
当时,在伊拉克战争即将爆发之际,乐队主唱娜塔莉·梅恩斯在一场音乐会上表示,她们不支持这场战争,并对时任总统乔治·W·布什来自德州感到“羞耻”。这番话立刻在乡村音乐界引发了地震般的反应。
乡村音乐电台纷纷抵制他们的歌曲,乐队的CD被抗议者销毁,甚至有人发出死亡威胁。起初,乐队试图道歉,梅恩斯称自己的言论“很不尊重”。
但两个月后,她们登上《娱乐周刊》封面,进一步表态:“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想法。”
事实上乡村音乐经常被误读为保守派的“文化符号”,很多人对乡村音乐创作者和听众存在刻板印象,认为他们天生就是保守派。
但历史告诉我们,乡村音乐自出现以来,就一直表达着进步的思想内涵,早在1929年,布兰德·阿尔弗雷德·里德就在《一个穷人如何能忍受这样的时代并生存下去?》中揭露社会不公。
二在美国高度极化的政治环境下,音乐人常常面临非此即彼的政治站队压力。泰勒·斯威夫特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在2016年大选期间,泰勒因没有明确表态支持谁,被很多人解读为暗中支持特朗普和极右翼。
当她2018年公开支持田纳西州民主党参议员候选人后,立即被极端右翼称为“叛徒”。
泰勒的经历反映了美国名人政治的现状:你不表态,有人帮你表态;你表了态,就可能失去另一半粉丝。
这种困境不仅限于音乐人,整个美国社会都在经历这种分裂。
特朗普时代更是将这种文化战争推向了新高度,共和党民调专家克里斯汀·马修斯指出,特朗普的“夸张的超男性气质”已经将许多女性选民推向了民主党,而男性则倾向于支持共和党。
这种性别分化在政治中日益明显,使得任何试图保持中立的公众人物都难以立足,扎克·布莱恩不是近期唯一卷入政治争议的乡村音乐人。玛伦·莫里斯因与杰森·阿尔丁就性别肯定医疗保健发生公开争论,以及与摩根·沃伦就种族歧视言论发生公开争论而遭到排斥。
2023年末,莫里斯发行了一张名为《TheBridge》的EP,宣告她退出乡村音乐界,她坦言:“我不能再继续这种马戏表演了——感觉我必须接受和解释人们的不良行为,然后一笑置之。”
莫里斯特别提到:“尤其是在2020年之后,我再也做不到了。我变了。那一年我身上发生了很多变化。”
她的经历揭示了当今美国音乐人面临的严峻现实:艺术表达越来越难以脱离政治立场而独立存在。
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音乐界,在美国社会的各个角落,政治立场和身份认同正在成为人们评价艺术、文化甚至个人的首要标准。
三面对这种局面,扎克·布莱恩试图走一条中间道路,他明确表示:“不管左翼还是右翼,我们都是美国人,需要明确的是,我不属于任何激进派。”
但这种尝试保持中立的态度在当今美国可能越来越难以维持,当政治极化加剧,社会期待每个人——尤其是公众人物——选边站队时,艺术的独立表达空间被不断压缩。
有趣的是,尽管乡村音乐常被视为保守派的文化符号,但历史上它并不乏进步的声音。除了前面提到的早期作品,洛雷塔·林恩在1975年创作的《避孕药》就歌颂了女性免于频繁怀孕的自由。
林恩曾直言不讳地说:“我不相信存在着双重标准,男人能够逃避一些事情,而女人却不能。”同样,梅尔·哈格德曾录制支持跨种族恋爱的歌曲,在种族关系紧张的时期表达了进步立场。
特朗普曾在自己的社交媒体平台上直言不讳地表达对泰勒·斯威夫特的不满,而今天,扎克·布莱恩面临着类似的压力。
音乐人们被期待“坚守本分”,创作愉悦大众的作品,但当你手中的吉他不再只是乐器,而可能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时,美国文化战争的硝烟已经无处不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