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韦唯,却被亲弟砸至脑震荡,两次轻生,一代歌后为谋生成保姆
金炜玲1957年出生在上海一个艺术家庭,父母都沾音乐的边儿,从小耳濡目染,她没少在家里哼那些老调子。她十六岁就进厂当工人,踩着机器轰鸣练嗓,厂里姐妹们都爱听她唱两句解乏。
机会来得有点儿突然,1985年她报了上海市业余歌手比赛,台上她抓紧话筒,声音稳稳推出去,一等奖就这么到手了。
这下子,厂里直接放人,她签了合同,出了第一张专辑《金炜玲原版一》,里面几首歌一放,上海的卡带机里到处是她的影子。
接着是《爱情OK胶》,卖了八十万盒,那年头谁家没台小录音机?她出门得戴墨镜,街坊大妈买菜都让她插队,粉丝围着要签名,日子过得像开了挂。
真正让她名声大噪的,是1987年的南斯拉夫国际音乐节中国赛区。那场决赛,选手里头有韦唯、毛阿敏这些后来红透半边天的,个个唱功了得。金炜玲上台唱谷建芬的《绿叶对根的情意》,她是这首歌的原唱,声音里头有种上海弄堂的烟火气,低吟时绵软,高潮时直冲云霄。
结果她稳拿第一,韦唯第二,毛阿敏第三。
报纸上登她的照片,电视反复播那段演唱,上海人几乎没人不会哼两句这歌。
可乐坛这水深着呢,一封从北京寄来的信就把她砸懵了。谷建芬指定让学生毛阿敏顶上,说是歌曲创作者的意思。 金炜玲盯着信纸,手指捏得发白,这算什么?明明是第一名,为什么走关系?
她气头上卷铺盖离开上海,奔北京闯荡。到了那儿,她想拜谷建芬为师,本来机会在眼前,可她一门心思要去美国深造,担保人却出了车祸,那趟飞机就黄了。 年轻气盛,她没好意思回头找老师,这事儿后来成了她心里的疙瘩。
没了靠山,她开始全国跑场子赚演出费,苏州一场接一场,台上烟雾缭绕,唱完鞠躬下台,收拾吉他时总觉得空落落的。
走穴途中,她认识了个南京音乐学院刚毕业的小伙,比她小十五岁,两人聊谱子聊得投机,没几个月就领证了。
1991年女儿出生,她索性收手不唱,俩人攒钱在苏州开茶酒楼。
起初热闹,客人点歌她偶尔助兴,账本子上绿油油一片。可丈夫爱请客,朋友一来就开酒上菜,渐渐账单红了,她劝他收着点,他甩手不管。
吵到头,茶酒楼一倒,夫妻摊牌离婚。她为女儿争抚养权,把房子车子全让了,拖着箱子带孩子回上海老家。
父母年纪大了,房子就那么点地儿,弟弟长大了,一见她带孩子回来就皱眉。起初是阴阳怪气,说她红时不傍大款,现在穷酸样回来分家产。日子一长,弟弟火气上头,总觉得她盯房产,骂声越来越难听。
冲突升级,有次他抄起烟灰缸砸过去,正中她太阳穴,血丝从耳根淌下来,医院检查是脑震荡,左耳聋了一周。
家不成家,事业早散架,她抑郁症犯了,每周两百块药钱,钱包瘪得见底。
绝望到顶,她两次想一了百了,第一次爬上高楼边缘,风刮得脸生疼,下面车灯如河。千钧一发,十一岁的女儿拽住她衣角,哭着不让她走。 第二次雨夜,她又站那儿,雨水砸脸,女儿追上来扑进怀里,死死抱住。这孩子那双眼睛,像根绳子把她从深渊拽回。
她收拾细软,带女儿租小单间,墙皮发霉,床吱呀响。为了逼自己动起来,她主动找钟点工,第一单去浦东别墅,跪地擦地板,胳膊酸得抬不起。
月薪四百,够买米菜,还得抠药费。另一家厨房油腻,她刷锅烫手,灰尘呛鼻咳嗽。
抑郁好转后,她投节目,起初像石沉大海,《中国达人秀》试镜评委摇头,她咽口唾沫下台。接着《中国梦想秀》,台上分享往事,观众掌声零星。
2012年《中国好声音》海选,导师椅没转,她收拾谱子出门。 同年《妈妈咪呀》第一季,她唱《绿叶对根的情意》,评委给98分,网上留言刷屏。
复出水花渐大,她接私教课,学员客厅示范发声,手按肩重来。女儿高中毕业,报音乐班,她签单付钱。
2013年地方台邀约,她挑苏州场,唱完谢幕,台下合影闪光。
近几年,她出回忆录,签售会笔签书,粉丝排龙。
现在她站台上,声音淡了点,但感情厚实,像老酒回甘。
参考资料
从歌坛巅峰到生活低谷,再到坚韧重生的传奇 搜狐娱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