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刘三姐》阿牛爹张巨光:经典角色永驻,39岁卧轨离世成永殇
老电影《刘三姐》中,阿牛爹的形象深入人心,而将这一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的演员张巨光,其一生堪称传奇却又令人唏嘘不已。张巨光,1929年出生于辽宁沈阳的一个回族书香家庭。他的父亲张德纯是我国近现代伊斯兰教著名学者和回族教育家。张巨光自幼聪慧,多才多艺,1948年入东北大学文艺系音乐科学习,1950年后成为东影演员,后转入长影。他为艺刻苦,创作态度严肃认真,在1953年到1962年的十年间,迎来了自己从影生涯的辉煌时期。
张巨光的戏路宽广,知识面宽,无论是老、中、青角色,还是正反面角色,他都能准确把握并精心塑造,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在《平原游击队》中,他成功地扮演了诙谐幽默、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大义凛然的老勤爷。在《徐秋影案件》中,他将阴险狡诈、“死而复生”的罗精达演绎得入木三分。
真正让张巨光家喻户晓的,是1960年苏里执导的民族音乐片《刘三姐》。他塑造的老渔夫李老头堪称中国电影史上最富生命力的配角之一:白须飘飘的造型下,既有渔民的质朴憨厚,又暗藏智者的机敏风趣。
在“对歌定情”的重头戏中,当刘三姐与阿牛隔江对唱时,老渔夫坐在船头摇橹的节奏与山歌韵律完美契合,这个看似随意的动作设计,实则是演员与导演共同创造的经典银幕符号——它既暗示着两代人情感传承的必然性,又以动态画面消解了传统戏曲电影的舞台感。
张巨光还参演了众多其他经典影片,如在《地下尖兵》中,他把故作矜持、实则草包的敌军副参谋长宋欣也刻画得惟妙惟肖。《上甘岭》中的参谋长,他将角色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战火中的青春》中,他扮演的医生游走在前线,将战士从死神手中夺回;在《铁道卫士》中饰演公安处长,在《甲午风云》中也有出色表演。他所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个性鲜明,极具光彩,堪称新中国早期电影中不可或缺的金牌配角。
然而,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演员,却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他被造反派揪斗,某些人抓住他家庭出身等问题不放,逼迫他交代所谓的“历史问题”。经过多次批斗和殴打,张巨光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精神恍惚,举动失常,被医院确诊为“癫狂症”。但即便如此,他仍得不到及时医治和必要休息,反而被强迫劳动改造。1968年8月24日,张巨光在又一次遭受精神刺激后,神情恍惚地走出长影厂,不幸与有轨电车相撞,最终离世,年仅39岁。
张巨光的离世是电影界的巨大损失。他原本有着光明的前途,却因时代的悲剧而戛然而止。1978年,长春电影制片厂为他平反,并举行了追悼会。吉林省影协在挽联中写道:“文彩初芥一枝蓓蕾遭损折;音容犹在九泉含冤得昭雪”,这不仅是对他一生的总结,也是对他冤屈的昭雪。
张巨光虽然英年早逝,但他留给观众的那些经典角色却永远不会被遗忘。他用自己精湛的演技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的艺术生命却永恒。
如今,每当《刘三姐》的山歌在桂林山水间回荡,那个白须飘飘的老渔夫依然会从漓江的薄雾中浮现。他摇橹的姿态,既是新中国电影黄金时代的珍贵剪影,更是一个艺术家用生命书写的永恒诗篇。张巨光,这位曾经在银幕上熠熠生辉的演员,将永远活在观众的心中。
【各位亲爱的朋友,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娱文娱视”将与您一起向经典致敬,忆影人辉煌,共同重温我们曾经的美好时光!欢迎关注!欢迎留言!(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感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