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7 18:45

聚焦全球性难题!北京林业大学,发表Science正刊!

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领域,有一个长期困扰学界的全球性难题等待解决——“干旱的强度与持续时间将如何共同作用,决定全球脆弱生态系统的命运?”这一问题是预测气候变化生态影响的核心关键,也是全球生态学者致力攻克的前沿焦点。现在,这个难题迎来了来自中国科学家的突破性解答。
10月16日,在北京林业大学建校73周年校庆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在线发表了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庾强教授团队的最新成果“Drought intensity and duration interact to magnify losses in primary productivity”,首次揭示干旱强度与持续时间共同作用加剧了全球草原和灌丛生产力的损失,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对干旱的响应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并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开展草原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

全球28个国家126家单位的177位科研人员参与了这项研究,科罗拉多州立大学Timothy Ohlert博士和Melinda Smith教授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庾强教授与Timothy Ohlert博士和Melinda Smith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庾强,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教授,博导。国家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其研究方向涵盖群落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草地生态学和生态化学计量学等多个领域。庾强教授的主要学术贡献在于国内率先采用联网控制实验方法,深入研究全球变化对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的影响,并运用生态化学计量学原理揭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维持机制,进而预测草原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研究依托国际干旱联网实验,在74个草原和灌丛生态系统中量化了干旱强度和持续时间对植物地上生产力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生态系统在多年干旱中总体上表现出适应效应,但在极端干旱条件下则表现为累积效应。

全球74个实验站点分布图

干旱持续时间对中等和极端干旱强度下生产力响应的影响
与第一年相比,连续四年的极端干旱使生产力损失增加约2.5倍。这一发现预示,如果未来气候变化导致干旱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同时增加,生态系统可能发生从维持较低但稳定的生产力,转向生产力急剧下降的根本性转变。
十余年来,北林庾强教授牵头与国内11家单位、15位教授合作建立了中国全球变化联网实验,并与全球300多位科学家合作发起了Drought Net、Nutrient Network、NPKD等一系列全球性的联网实验。
今年,庾强教授团队已经在Nature、Science、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和Global Change Biology上发表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系统揭示了干旱对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成为了草地全球变化联网实验研究的国际一流团队。

全球干旱网络专家野外考察
此次北京林业大学在Science发表重大科研成果,既是北林学者卓越科研能力的体现,也是北京林业大学长期以来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育的结果。
近年来,学校通过构建优越的科研软硬件环境、提供稳定的政策与资源支持、搭建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持续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一流学者及其团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沃土。这一标志性成果的诞生,充分彰显了学校在汇聚国际前沿人才、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服务国家生态战略方面的显著成效,是学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与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实质性飞跃的有力证明。

本篇Science的发表是北林草业与草原学院向校庆的一大献礼。未来草学院将持续发力,着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深入推进有组织科研模式,不断提升协同攻关的“兵团作战”能力,打造高质量创新平台,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力争产出更多具有突破性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全面推动草学学科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北京林业大学近年来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在多个领域取得重大成果,体现学校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发方面的雄厚实力。这些成果不仅发表于Science、Nature系列期刊等国际顶级平台,更通过技术转化服务于国家生态建设与产业升级,彰显了高校在应对全球挑战与推动绿色发展中的责任担当。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头条##科研##期刊##高校种草大赛##好平台好讲师##秋日生活打卡季#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北京林业大学本科招生办”头条号!
素材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官微、北林草业与草原学院、北林草学资讯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聚焦全球性难题!北京林业大学,发表Science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