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1万亿度电缺口要"渴死"AI?新疆笑了: 每年3万亿度的潜力没挖!
9月下旬,DeepSeek再次更新,推出V3.1Terminus版本,在开源模型领域进一步稳固地位,综合评分较3月份版本提升20%以上,且显著提升agent智能体能力。同时,其团队在国际顶刊《Nature》发文,完全公开训练方法,通过严格学术审查,这在全球尚属首次。
今年初,许多外行仅了解部分名词便宣扬DeepSeek先进的原因是“蒸馏国外先进模型”,这一说法遭论文直接反驳。
论文显示,R1模型完全独立训练,不依赖任何模型的输出或指导;团队还通过对比实验证明,其他开源模型采用DeepSeek的训练方法后,能力也会提升。
Deep Seek凭借优秀算法,大幅改进大模型效率。
半年以来,内嵌AI模型的应用呈井喷态势,随着更多人了解和使用AI,人们逐渐发现,AI竞争的本质是发电能力的竞争。
放眼全球,AI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初期,竞争焦点集中在算力,即“大力出奇迹”——谁拥有更多GPU,训练出的模型就更强,算力可视为AI竞争的入场券。美国在算力领域具备优势,因此大语言模型率先在美国爆发。
随着技术进步与产能提升,各主体算力投入均大幅增加,云服务商也纷纷搭建算力中心,此时竞争焦点转向算法——比拼模型智能程度与算力利用效率,我国在这一领域优势显著,初期芯片不足的劣势反而倒逼算法优化。
当产业发展成熟,各主体算力与算法水平相近时,谁能提供稳定、廉价且绿色的电力,谁就掌握AI时代的命脉。
据估算,训练一次GPT-3模型需消耗近130万度电,这一数值已较高,但推理阶段耗电量更大。
2023年,GPT每天响应2亿次推理请求,单日耗电量超50万度;
2024年底,仅谷歌AI每天就需处理超90亿次请求。美国能源部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占全国总电力的4.4%(约2000亿度),预计2028年这一比例可能升至12%。
国际能源署估算,到2030年,美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将超日本全国电力消耗,达到1万亿度。我国芯片制程相对落后,若算力规模与美国相近,能耗可能更高——预计5年后,我国仅数据中心的新增电力需求每年就可能超1万亿度,约相当于3个雅砻江下游水电工程的发电量。
相比之下,我国每年居民总用电量约1.5万亿度,数据中心耗电量的飞速增长将产生巨大影响。暂不讨论碳排放等感知较弱的问题,仅电费上涨已在美国引发社会性问题。
美国能源署数据显示,过去五年美国电价平均涨幅超30%,部分州单年涨幅达36%。截至2024年,全美约2100万个家庭拖欠电费,创历史峰值,平均欠费近800美元,即美国1/6家庭面临交电费困难,其中300万-600万家庭每年会因欠费遭遇断电。
与此同时,能源供应商高管收入却居高不下。美国最大能源供应公司之一、总部位于加州的太平洋燃气电力公司(PG&E)CEO,2023年总收入达1700万美元;2021年,该CEO收入更高,达5120万美元,其中绝大部分为股票奖励。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太平洋燃气电力公司前几年曾面临300亿美元债务。加州裁定,2017年与2018年加州大山火系该公司输电线老化所致,需向保险公司、火灾受害者等赔偿300亿美元。
公司以“无力承担巨额赔偿”为由申请破产重组——破产重组不意味着停止供电供气,仅涉及债务重组,不影响正常运营。因无法支付现金赔偿,公司将股份出让给火灾受害者信托基金,由信托基金向受害者发放持续赔偿。
自此,公司更需维持正常运营以保障受害者赔偿,次年便大幅上调电费,并向政府申请53亿美元补助,用于更新设施以降低火灾发生概率。一家基础设施公司因自身疏忽导致7万多户家庭及保险公司受损、背负300亿美元债务,却通过大幅涨价与巨额政府补贴维持运营,高管还能获得5000多万美元年薪。
若此类事件发生在我国,前半段(技术能力差、忽视民众安危、债务窟窿大)会被指责为“低效典范”,后半段(涨价、高管高薪)更会引发强烈质疑,但在美国,这一系列操作均符合法律规定,且每一步都可被包装成正面叙事。
例如,“电力公司因疏忽引发火灾,赔偿7万户家庭135亿美元后自愿破产,居民喜迎电费普涨20%,称‘电力自主管理,拒绝国企大包干’”“公司背负巨额债务仍兑现CEO5000万美元年薪,彰显‘诚信国家,维护契约精神’”,此类叙事的荒诞性显而易见。
此外,并非仅“更新设施、赔偿受害者”可成为涨价理由。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当供给固定时,需求上升必然导致价格上涨。
今年7月,美国最大电网运营商表示,今年发电能力未变,但电网收入增长22%。
其副总裁称,“大型负荷与数据中心增长是涨价主因”——即某地区出现用电大户(如数据中心),就通过涨价调控,直至普通居民因承受不起而频繁关闭电灯与空调。
为何不增加发电能力?并非不愿,而是无法。有调查公司指出,受薄弱基建能力限制,未来可预见时间内,供电量完全无法满足数据中心需求。
与此同时,美国变压器行业订货周期从不足1年大幅延长至2年半,马斯克甚至宣布计划自产变压器,以应对全美超30%的变压器市场缺口。因电厂供电能力不足,不少数据中心不得不进口变压器,甚至自行建设发电站。
马斯克表示,他计划在海外直接收购电厂,拆解后运至美国,即便如此,也比美国新建电厂速度更快。微软则与星座能源合作,签署史上最大规模购电协议,要求星座能源重启三哩岛核反应堆,为微软数据中心供电。
1979年,三哩岛核电站因操作失误发生重大核事故,2/3堆芯熔毁,导致此后30多年美国未再新建核电站。在美国为供电问题焦头烂额时,我国正通过独特优势积极应对,新疆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与持续科技突破,成为决定AI产业成败的关键省份。
2024年,新疆光伏发电量跃居全国第一,同比增长70%;预计2025年将继续增长40%,新能源总发电量超1200亿度,这一规模足以支撑全国一半的算力中心。
作为能源大省,新疆石油、天然气开采量全国第一,煤炭储量占全国40%,太阳能储量占全国30%,风能储量占全国20%,且资源开采难度相对较低。
从理论上看,西藏是我国太阳能储量最丰富的省份,但因海拔高、建设成本高,开采难度大;从技术可开发量来看,新疆则位居全国第一。
因此,新疆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增速与增量均居全国首位。
2022年,新疆新能源装机量为3700万千瓦;2024年,仅两年多时间便增至1.04亿千瓦,实现翻倍增长,其中2024年单年新增4200万千瓦,相当于4个三峡大坝的装机量。
据新疆发改委介绍,全疆可开发太阳能资源预计达42亿千瓦,目前光伏装机量尚不足0.6亿千瓦,未来还有70倍增长空间。
若完全开发,每年可发电3万亿度,相当于3个日本的年发电量,接近当前美国总发电量的70%,为数据中心供电绰绰有余。
2024年,新疆发电量已超过四川省,但因人口远少于四川,大量电力向东部输送,超22个省份使用新疆的清洁电力。自2010年启动电力外送以来,新疆累计外送电量近万亿度。
在新疆波澜壮阔的新能源大开发中,生产建设兵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今年以来,兵团推进建设的新能源项目规模已达5600万千瓦。
新能源产业的推进,除利好AI算力产业外,还深刻影响当地生态与农业发展。以光伏治沙为例,大规模铺设光伏板可减少土地接收的太阳辐射,降低风速,缓解水分蒸发。
光伏板下方的阴凉环境中,大量耐旱植物开始生长,逐步恢复植被、固定沙土、增加生物多样性;植被增多吸引牛羊觅食,牛羊粪便又能改善土壤肥力,形成生态闭环。
此外,光伏板需定期用水冲洗板面沙尘,往往需配套建设饮水水路,这一需求可与农业耕种耦合。例如,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第五师,推广“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模式,冲洗光伏板的废水可用于浇灌喜阴经济作物与中药材,经济效益显著。
当大量光伏板聚集时,还可能对局部小气候产生降温增湿效果。
光伏、AI与农业科技的协同发展表明,兵团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核心路径是科技创新——通过积极投入研发、发展科学技术,实现多领域协同进步。
#财经##上头条 聊热点##电##热点##社会##新疆##电##新能源##美国##科技##ai#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