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 “忽悠” 来演《父母爱情》,他们看似灰头土脸,实际是知名演员
前言《父母爱情》这个电视剧跟开盲盒似的,谁能想到重播十几年,还能让人挖出新鲜事?作为 20 年来重播率最高的年代剧,它不光剧情耐看,连镜头里那些 “灰头土脸” 的小角色,背后都藏着大来头。
有的是跟导演合作过的老熟人,被 “骗” 来客串;有的是跨界的艺术大咖,退休了还被拉来演戏。
这些人穿着粗布衣裳、说着方言,看着像普通村民或佣人,实际个个都是有身份的主儿,演起小人物来比主角还让人难忘。
探班被抓壮丁,演完成经典《父母爱情》的导演孔笙,在圈里有个 “客串收割机” 的外号,尤其擅长 “忽悠” 熟人来帮忙。
岳旸演的 “燕凤丈夫”,就是典型的 “探班变主演” 案例,连他自己后来采访都说, “早知道当初就不去片场晃悠了”。
岳旸那时候已经跟孔笙合作过《生死线》,算是老熟人了。
2012 年《父母爱情》在青岛拍戏,岳旸刚好在附近拍另一部剧,想着顺道去看看孔笙,结果一进片场就被 “截胡” 了。
孔笙拉着他看剧本,指着 “燕凤丈夫” 这个角色说:“就几场戏,你帮我救救急,这角色得有股子农村人的实在劲儿,你肯定行。”
岳旸一开始还犹豫,说自己平时演的都是城市里的角色,怕演不像农民。孔笙也不勉强,就说 “你先跟我去片场旁边的村里转一圈,看看人家怎么过日子”。
岳旸还真跟着去了,在村里跟大爷大妈聊天,看他们扛着锄头下地、坐在门口啃玉米,连说话时手往哪儿放都记下来。
到了拍戏那天,他穿上剧组准备的粗布褂子,头发故意弄得乱糟糟,一开口还带了点学来的青岛方言。
有场戏是燕凤拉着他给江德福一家打招呼,他递板凳的时候,手不自觉地在衣服上蹭了蹭,那一下把农村人见了 “城里干部” 的拘谨劲儿演活了。
后来这段戏成了经典,岳旸再去参加活动,还有观众跟他说 “您演的燕凤丈夫,跟我老家邻居一模一样”,他这才觉得 “这趟‘被忽悠’的值了”。
跟岳旸一样 “倒霉” 的还有贾延鹏,他演的 “饿主任” 戏份不多,却凭着一口接地气的乡音圈了不少粉。
贾延鹏当时已经是中央戏剧学院的表演系老师,还演过《远去的飞鹰》《大武生》这些口碑剧,算是圈内有分量的演员。
孔笙一开始找他,是想让他演个戏份多些的军官角色,结果剧组临时调整剧本,军官角色没了,孔笙又不好意思放他走,就打感情牌:“延鹏,帮我个忙,客串个小主任,就当陪我唠唠嗑。”
贾延鹏也是实在人,没多想就答应了。
为了演好 “饿主任”,他特意跟剧组的本地场务学乡音,还观察基层干部说话的样子 —— 比如喜欢拍别人的胳膊,说话时带着点爽朗的笑声。
由于入戏太深,演的活灵活现,后来贾延鹏的学生都没认出来,这个饿主任居然是自己很酷帅的老师。
其实这种 “忽悠” 客串的事儿,在正午阳光的剧里不算少见。
之前《琅琊榜》里,导演孔笙也拉着《父母爱情》里演江德福的郭涛,客串了个小角色。
不过《父母爱情》里的这些客串演员,没把自己当 “大咖”,反而沉下心琢磨小角色,这才让每个镜头都有了灵气。
跨界大咖演小人物如果说岳旸、贾延鹏还是演艺圈的 “自己人”,那《父母爱情》里的张九妹和宋玉芳,就是妥妥的 “跨界选手”。
一个是戏曲系主任,一个是退休舞蹈演员,没专门学过影视表演,却凭着对角色的理解,演活了两个让人过目不忘的小人物。
张九妹演的 “孙妈”,是安杰家的佣人,性格唯唯诺诺,说话时总低着头,双手紧紧叠在身前,连走路都带着点小心翼翼。
很多观众看剧时都以为,这是剧组找的 “妈妈专业户” 演员,其实张九妹是南京艺术学院戏曲系的主任,主攻京剧青衣,平时教学生的都是戏曲里的身段和眼神把控。
可能就是这种身段把控,再加上艺术都是相通的,这也导致张九妹演的孙妈,气质行为非常像。
张九妹是怎么被忽悠过来的呢?
她跟孔笙是老相识了,之前孔笙拍《风车》的时候,找过她咨询戏曲相关的细节,知道她对 “人物状态” 特别敏感。
《父母爱情》筹拍时,孔笙觉得 “孙妈” 这个角色不好演 —— 不能只演 “胆小”,还得演出长期做佣人养成的 “分寸感”,就想到了张九妹。
他跟张九妹说:“你想想京剧里的丫鬟,她们对主子的恭敬不是装的,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孙妈就是这样的人。”
张九妹一听就有了思路。她把京剧里丫鬟的 “敛气” 功夫用到孙妈身上:说话时语速放慢,避免大声;眼神不敢直视安杰,总是往下看;连端茶递水的动作,都特意练得 “轻手轻脚”,怕碰到主人家的东西。
后来张九妹在采访里说:“戏曲讲究‘一招一式都是戏’,演孙妈也是一样,每个小动作都得符合她的身份。”
比张九妹更 “神秘” 的,是演 “张桂兰” 的宋玉芳。
这个角色总共就三个镜头,却成了推动剧情的关键,要是没有她当年的事,江德福也遇不到安杰。
《父母爱情》热播后,观众都在找 “张桂兰” 的扮演者,可都没找到。
结果还是几年后,有记者挖出来,宋玉芳是位退休的知名舞蹈演员,不得不说,专业的事还得专业的人干。
之后原因也一目了然,宋玉芳之所以会来客串,全是因为 “剧情戳心”。
她退休后跟着丈夫在青岛定居,偶然听说《父母爱情》在当地拍戏,讲的是军人家庭的故事,跟她父母的经历特别像。
她父亲也是军人,母亲是农村妇女,两人的感情经历跟江德福、安杰有点像。
她主动去剧组打听,想看看能不能帮忙做点什么,刚好孔笙在找 “张桂兰” 的扮演者,觉得她气质沉稳,就问她愿不愿意试试。
宋玉芳没演过戏,却凭着舞蹈演员对肢体语言的敏感,琢磨出了角色的 “痛”。
张桂兰出场时大多是落寞的,她就用肢体来表达这种情绪,宋玉芳对人物肢体动作也是很熟练的,毕竟舞蹈是用身体讲故事,演戏也是一样,只要能理解角色的心情,不用台词也能让观众看懂。
这些被 “忽悠” 来的演员,没有因为角色小就敷衍,反而把每个细节都抠到极致。
正是因为他们的用心,这些 “灰头土脸” 的小角色才成了《父母爱情》的 “宝藏”。
这部剧的观众不光能被江德福和安杰的爱情打动,还能发现这些隐藏的 “大咖”,也难怪它能重播十几年还不过气。
好演员和好作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参考资料:
重温经典丨《父母爱情》:回望父辈的信仰与情怀
原创2024-07-09 14:50·澎湃新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