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仅1个月再看猴哥与前妻,一个急找下家,一个证实痞幼没说错
网红猴哥离婚这事儿,你是不是也跟着难过好几天?觉得这么好的“美女与野兽”,怎么就散了。
我劝你别真情实感了。咱普通人看到的,都是人家想让你看到的。这事儿从头到尾,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感情问题,你把它当个爱情故事看,那就看偏了。
这更像一个“网红合伙人”项目,干了三年,最后散伙了。
不信?咱一层一层把壳剥开看。
第一层:那个完美的婚礼,你真信了?
你回想一下,三年前猴哥和何钰欣结婚,最出圈的是什么?
是那场盛大的婚礼,是痞幼送的那辆独一无二的婚车,是全网铺天盖地的“美女与野兽终成眷属”的祝福。
当时看着,确实感人。一个不那么帅的男人,娶到了一个大美女。多励志,多纯粹的爱情啊。
但你往深了想,这更像什么?
像一个新产品的发布会。
这个新产品,就叫“猴哥夫妇”。
婚礼办得多隆重,请的网红咖位多大,上的热搜有多少,直接决定了这个“新产品”的初始估值。
从那天起,他俩就不再是单纯的两个人了。他们被捆绑成了一个流量IP,一个能接广告、能做直播、能卖货的商业品牌。
他们的婚姻,从头到尾就不是给自己过的,是给咱们这些粉丝看的。
你看,第一层,就没那么浪漫了吧。
第二层:秀恩爱?那是为了“品牌维稳”
结了婚,总得过日子吧。
猴哥和何钰欣也确实过了一段“幸福生活”,至少在视频里是这样。
他们一起拍视频,一起旅游,看起来甜甜蜜蜜。
中间有人质疑,说他俩是剧本,长不了。他俩怎么做的?立刻出视频,晒结婚证,何钰欣挽着猴哥的胳膊,笑得那叫一个甜。
猴哥还特爷们儿地说:“她上《非诚勿扰》怎么了?谁还没点过去!”
这一波操作,又圈了一大波粉。大家更信了,这就是真爱。
可你现在再看,这叫“秀恩爱”吗?
不,这叫“品牌形象维护”和“危机公关”。
一个正常的夫妻,需要天天跟外人证明“我们感情很好”吗?根本不需要。
但一个“商业IP”需要。因为“恩爱”,就是他们这个品牌的核心卖点。一旦这个卖点崩了,流量和钱就都没了。
每一次同框,每一次互动,每一次澄清,都像是在给投资人吃定心丸:放心,我们这个项目好着呢,你们可以继续“投资”感情和关注。
这种需要 sürekli 表演和证明的“幸福”,累不累?你说呢。
第三层:婚姻出问题?那是新一轮的“炒作素材”
纸终究包不住火。
从去年开始,何钰欣的视频里,猴哥就消失了。她一个人健身,一个人旅游,一个人……
评论区都是问“猴哥呢?”
高潮来了。换成普通夫妻,闹矛盾了,肯定是关起门来吵,或者找朋友诉苦。
他们不。
何钰欣直接开直播,对着几十万观众,眼睛红红地说猴哥不回家,俩人没沟通。
好家伙,这一下炸了锅了。
同情的、骂猴哥的、猜他破产的,什么声音都有。流量“噌”一下就上去了。
然后呢,猴哥也开直播回应。说自己车库生意赔钱了,压力大,身心俱疲,但现在要回归家庭了。
你看看,这操作熟不熟?
一场婚姻危机,硬生生被他们搞成了一场大型连续剧。
你的同情,他的眼泪,都成了直播间里蹭蹭上涨的人气,都成了新的流量密码。
可悲吗?太可悲了。
当感情里的痛苦都可以拿来变现时,这段感情本身,就已经死了。 它只剩下一个躯壳,留着给观众继续消费。
最后:离婚,其实就是一场“商业解约”
当他们最后官宣离婚的时候,我一点都不意外。
因为那个叫“猴哥夫妇”的项目,已经走到头了。
再演恩爱,演不动了;再演危机,观众也腻了。产生的收益,已经覆盖不了两个人的“表演成本”了。
那怎么办?
散伙呗。
你看他们的离婚官宣,写得客客气气,和平分手,互相祝福。
这哪像夫妻离婚,这活脱脱就是两家公司的合作终止公告。
“感谢您在过去三年的支持,因业务方向调整,X品牌与Y品牌自今日起解除合作关系。祝各自发展越来越好。”
是不是一个味儿?
更绝的在后面。
离婚才一个月,何钰欣就在直播里说,自己去相亲了。
很多人觉得太快了,无法接受。有什么无法接受的?一个创业者,上一个项目黄了,不得赶紧找下一个风口吗?
猴哥呢,也发视频,提了辆新车,说要“打打气,再次出发”。
这也不是一个失婚男人的颓废,这是一个老板在告诉团队和市场:我没事,我还能干,我的下一个项目马上就来!
我们都想错了
猴哥和何钰欣,可能曾经真的有过感情。
但在巨大的流量和金钱面前,那点感情,太脆弱了。
他们被捧得太高,被商业逻辑绑得太紧,身不由己。他们必须把生活变成表演,把隐私变成商品,才能维持住自己的“网红帝国”。
这故事里,没有绝对的坏人。他们只是选择了这条路,并且承担了这条路上的所有代价,包括婚姻。
对咱们普通人来说,这事儿最大的意义,就是提个醒。
以后再看到网上那些甜到发腻的“神仙爱情”,别激动,别上头。多问一句:
这是真的生活,还是一场给我看的、价值千万的演出?
想明白了,你就不会再为他们的分分合合,浪费自己一丁点真实的情感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