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1-1 13:19

66.4亿收视人次!川台CVB成绩单彰显“西部第一”硬实力

10月31号,四川广播电视台搞了个智媒大会。委托国家级数据中心,亮了“年度成绩单”——中国视听大数据(CVB)。你说这排场,不摆了。圈里干自媒体十年,见多了数据包装,但这份CVB还真挺生猛。先不说官方“西部领跑”这帽子,谁不想摘?

一上来,收视率开晾。说四川卫视前三季度西部12省卫视都摸不到它的边。全国累计收视人次66.4亿。不少吧?但,就这基数,含水不?今儿还有哪个地方台敢把“收视人次”摆这么大?是不是西部人都认准川台,还得细抠。同期新媒体抖音快手横冲直撞,传统大屏再怎么刷数据,也掩不住极限焦虑。
内容品质又被端出来。奖项拉了一条长队,新闻奖、行业推优,洋洋洒洒。7件精品上榜,25项推优。光说数据,全是硬货。但是谁还会为这种“获奖”感到兴奋?台里自己也该知道,年年都在用奖牌冒充收视。今天创新节目扎堆,明天批量“优选”。观众记住的是节目本身,奖项?呵呵,小装门面。

川台要做“内容营销主阵地”,技术还是那一套。西部卫视首发4K/8K超高清,说是日均观看时长提升了16.9%。你信这数据?能用8K电视的有多少,观众真的在乎吗?我宁愿看一个清晰的剧情,也未必非盯死技术指标。做内容,要有料、不炫技才是王道。这点老牌卫视总是绕不开。
新节目这季主打创新。比如《华西论剑》,节目组喊收视人次突破。但谁认真看?全是业内自我欣赏,观众只会问:“你有没我爱看的?”比起京沪卫视的流量大棚,川台一线明星冷清,常驻嘉宾面目模糊。强行“创新”,收视突破是对自己说吧?网友都在评论:“节目组自己开心就好,我们打个酱油。”

剧场品牌化被高举。说金熊猫剧场靠刑侦悬疑系列剧吸粉1.1亿人次。黄金时段收视环比增32.4%。但剧场真的能接住流量吗?现在剧场流量大多是靠“老本”,新剧扎堆,剧情水分多,网友吐槽:“悬疑剧还是只剩模仿,金熊猫算”悬疑大赛,川台要跟江浙比,难度太大。再说千篇一律的节奏,看一次顶多点赞,哪有回头再刷?
国际视野又被说成新突破。引进《少年伏尔泰》等海外剧,不过大部分还是老外冷门精品。靠展播推文化交流,时长累计说破百万天花板。真有观众买账?其实观众都在B站、微博找资源,本地台引进海外剧,2024年了,还来卖这噱头?

地面频的本土节目,《安逸的旅途》《黄金30分钟》,收视都突破千万。五大专业频道精准布局?以往本土节目是圈地自萌,这会却突然端出来说要全国看。台媒爆料,川台内部高管其实也在犹豫,本地自嗨和全国传播,分寸太难把握。网友留言:“本地特色说得好,真要全国推广有点为难。”
四川观察号称新媒体“高地”。抖音粉破千万,点赞高达43.8亿,播放量爆款300多条。圈里人都打听,这是真的还是自家组里刷单?抖音号这么飘,能不能长久?还是一阵风?业内吐槽:“全媒体矩阵做得再牛,内容核心还是那几个爆火的短视频。”明眼人看得到水分。

川超联赛被说成全网热搜制造机。赛事流量10亿多,全媒体话题全国一百多亿,登榜次数377。足球这项目去年热,今年呢?转眼就忘。流量飙高,最后落地是话题多,真金白银流量少。网友爆料:“川超就是一场自导自演的地区秀。”
“内容为王、技术驱动、平台拓展、深耕本地、全网融合”,口号喊得响,实际动作能跟上吗?大会主题“向星海,再出发!”谁信星海谁傻子。实际是传统广电焦虑到尖叫,新媒体冲击下,四川卫视也只能不断“自证”,借合作伙伴做护栏。

怎么评价这场数据秀?西部领跑够自信,但和全网大佬们比起来,还是帽子大了点。哪个省级媒体不是在焦虑生存?看似热闹的成绩单,多少成分是自我欣赏?四川台的朋友们,别光看成绩,得懂观众。现在收视不只是数字,关键是共鸣,谁能做出刷屏节目,谁就是新王。
这波年终大考,四川台确实是努力过了,但是努力还是用力过猛了?你怎么看这堆数据?真的被“西部第一”圈粉了,还是觉得只是广电的自相安慰?

论收视时代,论流量浪潮,谁才是西部娱乐圈的新霸主?川台能不能实锤?等留言,火药味别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66.4亿收视人次!川台CVB成绩单彰显“西部第一”硬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