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1-1 13:24

郑智化等残疾人,社会该帮到什么程度?

郑智化吐槽深圳机场引发轩然大波,最后竟然不得不出来道歉。许多人抓着“连滚带爬”这一表述不放,虽然任何正常人都能理解这是在玩梗+夸张修辞,照理说没有任何不合适。

说白了,郑智化身上的好几种身份刺激了不少人的情绪,因此抓着“连滚带爬”不放,不见得是因为语文水平欠佳或缺乏网感,而是自己心里的某些情绪作祟,但不好直说,只能借题发挥。
昨天的文章已经解释了,“向残疾人倾斜社会资源,并不是格外的优待,本质上这种不平等的对待的深层精神是非常平等的:以不平等的资源投入,来矫正命运对残疾人的不公,使他们能够获得接近于普通人的自理能力、生活质量等。”
这篇文章解释进一步的问题:向残疾人倾斜资源有没有限度?
绝大多数残疾人确实是无辜的,是遭遇了无常命运的打击,一个好的社会有义务将他们从坏运气中拯救出来,使他们得到作为人应该获得的生活机遇。
但问题在于,可能会存在一些极端情况:要让某些不幸遭遇残疾、疾病打击的人过上接近正常人的生活,可能需要花费巨大的成本,甚至让他们保持生命都得花费巨大的社会资源。
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无底线地帮助不幸者显然是不理性的,超过一定限度后会极大地降低其他社会成员的幸福。
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向以残疾人为代表的不幸者倾斜资源的限度应该如何设置?
去问现实中的人应该如何设置是不太可靠的。大部分人或自觉或不自觉地,总是会被自己的处境影响判断。健全者会倾向于少倾斜资源给残疾人,残疾人会倾向于倾斜更多资源给自己。
因此我们需要借助思想实验,比如罗尔斯的无知之幕,德沃金的荒岛拍卖。
让我概述下基本逻辑:
假设我们现在喝了某种药水,在一段时间内会完全忘记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在现实中有没有钱、健不健康。但除此之外,我们拥有对社会的基本了解,有充分的理性能力。
假设我们来到了一个小岛,小岛上的所有资源都用贝壳交易,每个人分到同样数额的贝壳——这体现了一种平等精神。然后我们可以相互交易,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其中有些人开了保险公司,保险也是你可以购买的东西,你可以为你不幸的命运投保。
你不知道自己在现实中是残疾还是健康,你在现实世界中有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是残疾人,现在你有机会购买保险,如果你在现实中是残疾的,就会获得保险公司的赔偿。
那么,你会愿意为你可能遭遇的残疾、疾病等投保多少金额?不太可能把自己的所有钱都拿去买保险吧?
这是一个思想实验,看上去是在购买商业保险。但这个思想实验是用来帮助我们设置强制性的社会保险的。它能够让我们看清楚,在不被自己的现实处境干扰公正判断的情况下,我们愿意无偏私地为残疾人的不幸倾斜多少资源。
之所以无偏私,是因为在这个思想实验中我们不知道自己残疾与否,走出思想实验后,我们要面对现实的命运,既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是残疾的。
它还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因为思想实验中的人喝了“药水”只是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信息,但对社会的了解、基本的推理能力都还在。
它本质上是一种精妙的平衡——用确定的、可承受的社会成本,去对冲和补偿命运随机带来的巨大不公。
通过这样一个粗略的思想实验,我们可以大致判断向不幸者倾斜资源的限度:它不可能是无底线的,那样会影响正常人的生活质量。
因此,社会保险制度应该根据这一判断来设置,应该向残疾人倾斜资源,但得有一定限度,让整个社会围绕残疾人转即便不算对健康人不公平,至少也是不理性的,属于没有在“用来对抗风险的资源”和“过正常生活的资源”之间作恰当的分配。
这一切最终是为了守护这样一个目标:用体现着平等尊重与关怀的制度设计,来帮助我们抵抗无常命运的摆布。既然有时候因为社会能力有限,确实无法将每个人都从不幸的命运中彻底拯救出来,但至少,放弃拯救的条件也是公平的,是每个人置身事外客观思考时都会认同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郑智化等残疾人,社会该帮到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