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1-1 16:22

为何说周杰伦“江郎才尽”是必然?因为他丧失普通人生活的权利!

粉丝提问:为什么感觉周杰伦的音乐越来越不好听?没有以前的好听?
答:艺术源于生活,但周杰伦丧失了普通人生活的权利。出门必报备,否则踩踏、交通瘫痪,只能出国走个人精英化,难以和大众共情

网球大师赛的周杰伦和昆凌
这个是非常非常残酷的作曲真相,艺术源于生活,但是周杰伦已经没有了普通人的生活,他彻底和普通人形成了巨大的生活差异。那么他的音乐,他的作曲,就不可能和普通人共情,无法和普通人共情是周杰伦音乐创作方向的重大改变。也是近些年来音乐作品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
1:生活体验的 “断层”,让创作失去共鸣土壤。周杰伦只要出门,必须向有关部门报备,因为会造成交通拥堵、踩踏的隐患。如果是周杰伦的信息被提前知晓,那么会造成什么?答案:交通的瘫痪。只要他随便去一个地方,20分钟后一定会人山人海,被彻底堵死,交通瘫痪。人群拥堵的力量有多么恐怖?答案是:必须需要保镖和报警才能解决。
周杰伦的明星量级决定了他无法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出门需要报备、保镖随行,否则会引发交通瘫痪或踩踏风险。他没法去公园散步、去电影院看片、在街头和陌生人聊天,这些普通人习以为常的场景,恰恰是早期《晴天》《园游会》能写出青春共鸣的关键。如今他只能通过出国(如《Mojito》的古巴、《告白气球》的巴黎)获取生活感,但这种 “异域体验” 和大众的日常距离太远,自然少了当年的代入感。

华语乐坛终结者-昆凌
2:商业与隐私的裹挟,改变了创作的核心动机。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在聚光灯下,隐私被无限压缩,“工作” 逐渐替代了 “生活”。当创作不再是单纯的情感表达,而是要兼顾公司运营、商业收益时,方向难免倾斜 —— 比如部分作品更侧重流量和传播性,而非当年 “为了写好一首歌” 的纯粹。就像《我不配》里暗示的 “如果不是周杰伦该多好”,这种身份带来的束缚,让他很难再写出《安静》《退后》那种直白又戳心的情歌。
3:散步周杰伦只能出国,拥抱外国文化,因为外国人不认识他,他才能享受一个普通人的生活。《Mojito》在巴西走路、《告白气球》在巴黎走路,等音乐都是周杰伦走大街。最新作品的又是哈姆雷特的表现。这其实已经说明很大的问题:就算是在街上溜达,对于周杰伦而言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他必须出国才能享受这种散步的乐趣。

赛车现场的周杰伦
这导致了他们的音乐开始充满了异域风,这对音乐是好事吗?答案:是非常坏的方向。因为周杰伦是华语音乐的王者,但是他的内容开始大量走向了西方街头。一首两首还可以,但是多了就会造成国风音乐的质量下降《圣诞星》、《红颜如霜》已经是非常糟糕。
这三点综合起来就是:周杰伦的生活是非常非常单调的——在家里地下室默默豪车、在家里的网球场打打网球、去一些高档场所,约一些顶级人物一起打打球,如果想要去放松一下自己散散步,必须都得打个飞的,前往国外。还不能说那种:华人太多的城市。这样的生活足足持续了20年。从2005年开始到2025年,是个人他都很难和当下的普通人、他的听众共情了。周杰伦已经不再是那个写《晴天》、写《双截棍》的青年了。
前后作品对比差距巨大,从普世情绪转变为个人精英化。以上的三点我们具体到准确的音乐对比,我们就会直观的感觉周杰伦的音乐前后细节差异之大,判若两人:

商业活动的周杰伦
1:创作灵感来源的差异性:
早期主要是我们能共情的普通人生活场景——校园、街头、青春、心事、历史典故、天马行空的想象。比如说《游园会》一起的散步、《晴天》的校园感、《东风破》的古诗词、《青花瓷》等。后期是个人精英家庭、旅行、爱好、体验、魔术、商业场景。比如说:《Mojito》古巴旅行、《前世情人》为女儿创作、《告白气球》在巴黎散步,以及大量的魔术和电影化商单。核心差异:从“大众共鸣”转向了“个人精英家庭”。生活轨迹的差异性非常明显。从这里开始,就很难让大家共情了。情感内核的差异性:
早期:是以青春的遗憾为主《晴天》、奋斗迷茫《蜗牛》、文化认同等普世情绪。比如说:《晴天》的失恋惆怅、《稻香》的灾后治愈、《双截棍》、《本草纲目》的文化自信。后期:个人幸福的分享、怀旧、轻松日常。《最伟大的作品》艺术化,完全脱离了大众普世情绪。核心差异:从“戳中群体痛点-学生的失恋”,转变为“传递个人状态”,基本上周杰伦的音乐都是成了为他传递个人状态的工具。

音乐风格和编曲的差异性:
早期:颠覆性的中西融合,以R&B+中国风+说唱+古典作曲确定了自己的流行融合风格。编曲非常扎实和复杂,实验性非常强。比如说:《以父之名》有点致敬《波西米亚狂想曲》的歌剧元素,编曲层次丰富。《夜的第七章》、《七里香》都是惊艳的编曲作品。而在作曲上,周杰伦更是以古典作曲思维吊打了其他大部分的歌手。后期:风格轻量化、旋律直白、编曲简单。比如说:《告白气球》编曲从早期的结构性复杂转变为了重视轻松的爱情氛围。作曲开始平庸,整体的音域、唱功下降,难以做到调式的平行切换和A4-D5的高音表现,整体的音色、咬字、都有了较大的下滑。核心差异:从“追求突破音乐边界”转变为了“追求大众听感”。整体的稀缺度和艺术理解是在下降的。同时唱功的维持不是很好。

巴黎时装周的周杰伦
创作动机的差异性:
早期;突破乐坛规则,实现“打天下”、证明自我价值,用音乐挑战一切。后期:记录生活幸福、兼顾商业市场,音乐沦为一种记录工具。转变为“守天下”的逻辑。差异性:从表达艺术理解,转变为个人商业平衡。创作的艺术纯粹性下降较多。从音乐的角度来说,周杰伦从《跨时代》之后,他名声大噪之后,音乐的质量就有明显的下滑。这是因为以上的种种导致周杰伦丧失了普通人的生活,开始和普通人产生距离,慢慢开始走向了个人精英化。这对于一个作曲人是才华腰斩的根本原因。

综上,周杰伦的“江郎才尽”其实从作曲能力是并没有改变,但是从生活感受的逻辑上是必然下滑的。他已经很难去和一些艺术家一样去感受生活了,这其实也是一个悖论。因为音乐才华太好,导致了自身脱离了普通生活和明星聚焦效果,无法拥有了曾经感叹的生活环境。但不管如何,还是希望周杰伦未来有更好的作品。他的新专辑还是值得期待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何说周杰伦“江郎才尽”是必然?因为他丧失普通人生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