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1-2 22:19

大衣哥的“知足常乐”,是看透后的悲哀

从田间地头到春晚舞台,大衣哥朱之文曾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美好的童话。可如今,童话落幕,他却说:“顺其自然,知足常乐,大家都理性了。” 这句话,听着云淡风轻,背后却是被镜头围堵、家门被踹的无奈,是翻墙头躲避拍客的辛酸。
我们究竟在消费什么?消费一个农民的歌声,还是消费一个被我们亲手推上神坛,又恨不得亲手拽下来的“囚徒”?

这才是最扎心的人性真相:我们一边渴望“草根逆袭”的励志剧本,一边又用最苛刻的道德标尺去丈量他。他改善生活,是“忘本”;他捐款行善,被视而不见;他稍有反抗,就是“不够隐忍”。我们爱的不是那个真实的朱之文,而是我们想象中那个永远淳朴、永远贫穷、永远供我们观赏的“符号”。

当流量成为唯一的信仰,“造神”与“毁神”便成了收割注意力的固定剧本。从大衣哥到鸡排哥,无数普通人被捧上浪尖,又被巨浪吞噬。这不仅仅是平台的算法之恶,更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那点“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幽暗在作祟。
大衣哥的“知足常乐”,与其说是豁达,不如说是一种清醒的自保。他看透了这场流量的游戏,选择主动退场。

而我们,是否也该反思?下一次,当一个普通人凭借才华闪光时,我们是选择用善意守护,让他活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还是再次举起手机,将他变成下一个被围猎的“素材”?
你觉得,我们亲手造出的“神”,最后为何总想亲手毁掉?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衣哥的“知足常乐”,是看透后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