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万份青岛早报带来“双向奔赴” “张杰演唱会票根经济”报道成歌迷珍藏
青岛早报张杰相关报道版面截图。
快递员搬运青岛早报加印的报纸。
快递员向记者展示全国张杰歌迷购买青岛早报的快递单。
11月初的青岛回暖了,随之而来的温暖是“2万份加印的报纸”和一场“双向奔赴”的余温。
一场演唱会,激活一座城的消费潜能;一张票根,串联起艺人、粉丝与城市的情感共鸣;一份青岛早报,成为跨越千里的纪念珍藏。10月24日至26日,张杰世界巡回演唱会青岛站连开3场,这一音乐盛宴不仅刷新内地歌手巡演场次纪录,更催生出以“票根”为核心的文旅消费新模式——青岛以“票根经济”为纽带,联动艺人的真诚回应、粉丝的热情奔赴,让“为一首歌而来,为一座城停留”从口号变为现实。
一条“破防”视频与张杰的留言 青岛的初秋带着凉意,却因一场演唱会燃起滚烫热情。10月26日,张杰“未·LIVE——‘开往1982’世界巡回演唱会”青岛站落幕,这不仅是他个人巡演的第200场,更打破了内地歌手的巡演场次纪录。对歌迷而言,这场演唱会是“追光200场”的里程碑;对青岛而言,这是2025年度文旅大型演出市场的“收官之战”,更是检验城市服务能力的“大考”。
演唱会尚未启幕,情感联结已悄然搭建。青岛早报年轻记者江彩雯敏锐捕捉到这场演出的特殊意义,从歌迷视角出发,采制了一条长达13分钟的视频报道。镜头里,有歌迷制作周边物料、组织“海陆空立体应援”的用心;有冒雨在场外合唱的动人与热忱;也有青岛从商城到地铁的服务……“其实我拍摄和剪辑的时候都有流泪,我也很感动于城市与歌迷的‘双向奔赴’。”江彩雯没想到,她略带个人情感的记录,会成为一场盛大共鸣的起点。
视频于10月29日发布后,迅速在歌迷群体中引发“破防”效应。“看哭了”“青岛这次上大分”“杰哥快来看”……惊喜的是,张杰本人真的看到了。当晚,他在青岛早报微博下留言“好用心,好感动”,这条互动让#从张杰青岛演唱会看青岛的票根经济#话题冲上热搜,阅读量突破140万次,多家媒体转载。一篇媒体报道,成为艺人、歌迷与城市情感联结的“催化剂”。
一场不加价的加印感动歌迷 情感共鸣的涟漪,很快演变为一场实在的“求购潮”。歌迷们涌入青岛早报的小红书账号,留言核心只有一个:求购10月30日刊登了相关报道的青岛早报。
“青岛早报的报道是对张杰的肯定,也是我们200场纪念的珍贵周边。”张杰的歌迷邵梦娜说,她喜欢张杰十几年,手机壳、手机链,还有包挂全是应援物料,得知青岛早报用两个版面聚焦这位优质偶像,她立刻四处求购。
青岛早报小红书账号被“求报纸”的留言“淹没”,小编翻找库存、甚至“征用”总编室的考评样报,仍无法满足需求。当求购量突破3000份时,青岛早报编辑部召开紧急会议,最终定下原则:无论盈亏,绝不提价,加印满足歌迷。“报纸的定价像做人,要正道直行,不能辜负这份热情。”青岛早报执行总编辑聂向锋说。
10月30日起,一场持续48小时的特别行动开始了。小编们通宵回复歌迷订报咨询和订单,以200人为单位的歌迷微信群一连建了12个,印刷厂紧急加印2万份青岛早报,快递站点和作为直领点的“新闻咖啡”严阵以待……这份定价1元的“旧报纸”,在二手平台被炒至26.8元。或许,它不再只是新闻纸,而是歌迷眼中“值得永久珍藏的蓝色星光”。
“我一次性订了50份,要分给身边的‘星星’(张杰歌迷的昵称)。”前来领取报纸的歌迷坦言。早报的真诚回馈也受到了“星星”们的热情回应,在发送求购信息的同时,歌迷们也不忘为这张迎来创刊30周年的报纸送上祝福,“谢谢,辛苦啦!祝青岛早报30岁生日快乐”不断刷屏——这一场不期而遇的“报纸热”,让青岛早报在创刊30周年之际,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歌迷经济的成功对话,成为媒体转型的鲜活范本。
一张票根激活2亿元夜间消费 如果说报纸是情感载体,那么票根则是拉动消费的“金钥匙”。为将观演“流量”转化为城市“留量”,青岛早在年底密集举行的演唱会前就布局创新——市文旅局联合110家单位成立“票根经济商家联盟”,推出近300项专属权益,覆盖30家景区、33家酒店及148家餐饮店,构建起“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生态:持一张演唱会票根,粉丝可享崂山风景区半价优惠、海景酒店8折、海鲜餐厅满减;针对不同客群,设计“研学、亲子、情侣”等六大“跟着演出去旅行”主题线路,单客综合消费达票面价格的2.3倍。“原本只打算看完演唱会就走,看到票根能换景区门票,特意多留了3天。”来自河南的粉丝鲁洺章女士说,她带着孩子打卡了栈桥、奥帆中心,还体验了青岛啤酒博物馆,“这趟旅行比预期更充实”。
数据印证了票根经济的威力:张杰个唱与同期举行的“天作之合”两场演唱会直接拉动青岛夜间经济超2亿元,地铁8号线、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等延时服务,共运送乘客6.78万人次,其中张杰演唱会歌迷占6.42万人次,10月25日地铁分担率达53%;城运集团调度115辆接驳大巴,4场演唱会均在45分钟内完成人员疏散,1021名警力全程护航安全……从“一场演出”到“一座城的消费热潮”,青岛用实践证明:文化演出不仅是娱乐产品,更是城市经济的“新引擎”。
更长远的是,青岛以此次演唱会为试点,构建“五个一”票根经济生态:梳理一份票根权益清单、建立一个跨业态商家联盟、制定一套行业公约、打造一个数据平台、推动“文旅+体育/航空/商超”多业态融合。“未来我们会把这套模式拓展到更多演出项目,让‘票根经济’成为青岛文旅的特色品牌。”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场串联三方的“双向奔赴” 这场盛宴的核心,始终是“人”的联结——艺人的真诚、歌迷的热爱、城市的包容,共同书写了“温暖奔赴”的故事。
对张杰而言,青岛的意义不止于第200场演唱会。在第200场演出时,他提到自己一早起来看歌迷会的帆船应援直播,有些哽咽:“你们在今天有点冷的海边坐着帆船,记录着这一切……我觉得我被很多人爱着。”“杰哥肯定也很感动”,歌迷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其实很少回复的,我们也很感谢能给杰哥这样的记录。”
对歌迷而言,青岛是“有温度的城市”。除了帆船应援,他们还策划“海陆空立体应援”:无人机在夜空组成“200”字样,地铁通道里贴满了青岛歌迷会布置的应援海报;崂山万象汇联合粉丝举办的《时光与爱》张杰出道21周年展、青岛金茂览秀城也联动歌迷会举办了快闪等活动……“因为张杰,我爱上了青岛。明年我一定再来,不是为演唱会,而是为这座城。”一位异地歌迷在留言中写道。
对青岛而言,这场演唱会是城市软实力的“试金石”。市文旅局提前发布“致乐迷朋友的一封信”,在场馆外设服务摊点,志愿者发放手绘地图、特色纪念品;联盟酒店推出应援主题客房,美团在歌迷集中的酒店设打卡点送大礼包;甚至在地铁站点,还准备了姜糖水、共享充电区,以及化妆区等,让粉丝“一路暖心”。“这次在青岛,感受到了细节里的善意。”粉丝梁女士说。
演唱会的灯光最终会熄灭,而承载着美好记忆与城市温度的2万份纪念报纸送达粉丝手中时,当票根权益仍在吸引游客打卡时,这场“温暖奔赴”的故事并未落幕:它不仅为青岛带来2亿元夜间经济增量,更让“票根经济”成为可复制的文旅模式——当真诚遇见热情,当媒体拥抱用户,当城市珍视每一份到来的情感,昨日的新闻会成为今日的珍品,一时的热点会沉淀为永恒的城市记忆。从艺人到粉丝,从媒体到城市,这场以音乐为媒的互动证明:最好的联结,永远是双向的奔赴;最好的经济模式,永远藏着人文的温度。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