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大劫案”越闹越凶,中方精准反击成功,荷兰政坛暴雷变天
最近,围绕安世半导体的争端把荷兰推上了风口浪尖,也让全球供应链再次感受到了地缘政治的不可控性。简单来说,荷兰临时看守政府罕见动用冷战时期的法律,公开强行接管了一家中国企业全资拥有的半导体公司安世半导体,并将控制权托管第三方。这一举动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无异于明火执仗地侵占商业资产。更令人注意的是,该案发生当口,恰逢中美技术封锁升级,表面上的“国家安全”不过是打着旗号的利益博弈。很多人对安世半导体本身技术实力并没有太多认知,其实它在全球逻辑器件市场里占据着绝对的话语权,产品虽不高端但无可替代。而且其核心制造环节高度依赖中国,这意味着荷兰即使暂时攫取了形态上的控制权,也无法撬动真正的价值所在。此次荷兰突然出手,本以为有美国站台可以侥幸牵制中国,但事与愿违,不仅引发欧洲车企大面积产能危机,还让上下游合作伙伴怨声载道,形成了一场连锁反应。
面对如此剧变,中国采取了堪称精准的反制措施。短时间内限制安世半导体中国公司以及关联承包商的相关元件出口,进而要求涉及中国稀土成分的光刻机和芯片制造设备全面受控。再加上全球稀土供应九成以上掌握在中国手里,这让以阿斯麦为代表的荷兰顶尖高科技企业也深陷泥潭。阿斯麦对高纯度中国产稀土的依赖难以替代,在中方收紧出口政策后,其全球市场和盈利空间都遭受威胁,而中国大陆作为阿斯麦重要的增量市场一旦断供,对荷兰来说则是雪上加霜。
更具现实意义的是,这场危机也直接影响了荷兰当地的政局。临时看守政府在即将交权前冒险操作,大选结果尚未明朗,新班子却不得不面对残局和全球施压。一方面,荷兰国内撤销接管的法律诉讼悬而未决;另一方面,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工业巨头已放出最后通牒,若无法妥善处置,将不排除直接绕过荷兰实施欧盟层面的危机豁免,这无疑削弱了荷兰在产业链中的信用和话语权。
值得玩味的是,从经济指标来看,中国企业在危机中展现出了极强的灵活性与韧性。安世半导体核心产能牢牢扎根中国,剥离低毛利业务后利润反增,主营业务份额和增长都实现突破。很显然,中国本土市场和上下游协同效应为闻泰科技提供了坚强后盾。与此同时,荷兰的单边行动却换来了车企、上下游倒逼和国际孤立,客观上重构了海外对供应链安全的再认识。更多海外买家开始思考如何降低对地缘政治操纵下节点的依赖,甚至主动向中国寻求新合作模式。这一事件深刻揭示了当今时代“用拳头换信任”已难持久,产业链的稳定更依赖公平与诚信。
我们不难看到,商业秩序并不会被单边意志左右,最终决定格局的还是供需逻辑和全球多数企业的集体选择。安世半导体风波,是一场关于规则与利益底线的较量,也是全球化与地缘政治拉锯的缩影。对世界各国来说,维护开放、透明与安全的产业链环境,远比短期的权力游戏重要得多。合作共赢之路,才是真正能抵御风险、实现发展的方向。这场风波,既是一次警醒,也是一课深刻的启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