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要成中国势力范围?东南亚的力量天平:倒向中国还是美国?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文 |昕昕
前言西方学者总爱把东南亚当“整块拼图”,实际这地儿早是“散装联盟”——7亿人说着几百种语言,宗教制度差得能组个“联合国迷你版”。
分家现在更直接,分成了两拨。
大陆组(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中南半岛“五兄弟”,地形全是山地丛林,以前跟中国隔得老远。
海洋组(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扼着马六甲海峡的“海上三剑客”,还有个菲律宾非要当“美国小跟班”。
有人算过账:半岛占4成人地,海岛占6成,但GDP刚好对半分,典型的“各过各的好日子”。
古代版“吃鸡困境”:老祖宗为啥没拿下中南半岛?总有人可惜“当年没把半岛划进来”,去过滇西的都懂——中缅边境全是“山路十八弯+河流迷宫”,中越边境除了防城港那点平地,往里走就是广西十万大山。
这地形搁古代简直是“天然防火墙”,中央王朝再牛也犯愁:
明朝打麓川国像“打副本”,赢了却给缅南势力“捡漏”,反而催生出今天的缅甸版图;雍正更绝,安南国王要120里地,他先给80里,看对方“装乖”直接再送40里,还说“内外都是我的地,无所谓”。
说白了,古代统治这地儿纯属“费力不讨好”,册封个土司当“代理人”才是性价比之王。
现代反转:高铁打通“任督二脉”,大陆组集体“抱大腿”以前的山是“障碍”,现在的高铁是“纽带”——中国直接把基建玩成了“地缘破冰神器”:中老铁路一开通,老挝从“封闭内陆国”变“物流网红”,中国商人跑去租地种水果,建材零食塞满当地市场。
缅甸犹豫了12年的皎漂铁路,2023年终于松口签补充协议,中铁二院都开始勘测了,以后从昆明到印度洋更方便。
连越南都“画风突变”,以前跟着美国起哄,2025年被特朗普加20%关税后彻底懵了,赶紧翻新跨境铁路,中越边境货运量直接暴涨283%。
《外交事务》说得直白:大陆组早成中国“势力范围”,不是说中国说了算,而是没人比中国更有影响力。
海岛组的“生存智慧”:在美国航母和中国钱包间走钢丝海洋组的心态特真实:打不过美国海军,又离不开中国市场,只能搞“左右横跳”。
新加坡、马来西亚握着马六甲海峡,一边收中国商船的过路费,一边让美国军舰 “路过”,主打一个 “谁也不得罪”。
印尼更鸡贼,拿中国的雅万高铁、镍矿投资,又对美国保持“表面客气”,毕竟特朗普今天给19%关税,明天可能就变25%。
这波操作像极了职场人:既要老板的工资,又不得罪实权领导,主打一个“生存第一”。
最尴尬的“显眼包”:菲律宾非要当“美国棋子”东盟里最特立独行的就是菲律宾,跟邻居关系冷淡,一门心思抱美国大腿,2023年还给美军新增4个军事基地,位置全卡在关键节点。
结果呢?特朗普关税照加,援助“画大饼”,连副总统都骂马科斯“不会当总统”,菲律宾退将直接警告:再这么作,迟早成“第二个乌克兰”。
终极结论:东南亚分裂成定局,中国在下“大棋”《外交事务》预测得准:以后东南亚就是“两个世界”——大陆组跟着中国搞发展,海洋组在中美间“走钢丝”。
美国自己都有点躺平,毕竟越战早证明“中南半岛打不下来”,现在更没底气派兵过来耀武扬威。
对中国来说,这只是“战略版图升级”的第一步,全球能孕育霸权的只有北美、欧洲、东亚,美国花两百年整合北美,中国要想媲美,中南半岛、中亚这些“次级板块”迟早得安排上。
这哪是地缘博弈,分明是“全球版大国养成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