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1-6 02:26

走好不送!郑智化清空微博,陈震道歉,央媒三连问直戳心窝




2025年10月25日下午,郑智化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内容,指出在深圳机场乘坐深航ZH9073航班前往台北时遇到问题。他称机场升降车与机门之间存在25厘米的高度差,导致轮椅无法通过,他被迫以不便的方式登机,并使用“连滚带爬”描述过程,同时批评机场服务缺乏人性。他强调作为行动不便人士的经历,要求机场改进服务,以维护深圳的国际形象。

这一内容迅速引发网络关注,话题#深圳机场歧视残疾人#登上热搜,众多网友表达对机场的不满,并支持郑智化的观点。深圳机场在当晚迅速回应,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声明,对郑智化反映的情况表示高度重视,并联合航空公司快速核实。声明中确认郑智化为方便乘坐轮椅的旅客,机场安排行动不便旅客登机车进行保障,但存在高度差问题。机场向郑智化致歉,并承诺立行立改,包括增加人员配备、试点登机连接装置,并加强无障碍服务培训。

郑智化在接受机场道歉后,表示此事针对他个人不再追究,但他同时指出问题可能源于个别员工的不当操作,而非系统性缺陷。他继续强调残疾人权益的重要性,并希望事件推动相关改进。机场随后公布进一步措施,包括自查无障碍设施、优化通道宽度和标识摆放,以确保残障旅客出行顺畅。这一回应部分缓解了网络舆论,但事件并未就此平息。
10月26日,深圳机场发布监控视频,视频显示登机过程中有四名工作人员全程协助郑智化,包括两名地勤人员和两名空乘。其中,两人扶住郑智化的手臂,两人推动轮椅,并在机门处协助抬腿进入舱内,整个过程持续数分钟,显示出协调和支持,与郑智化最初描述的冷漠和无人协助形成对比。这一视频发布后,网络舆论出现反转,许多网友开始质疑郑智化的表述准确性,并担心一线员工因事件受到不公平处分。

视频曝光引发更多讨论,部分网友转向批评郑智化夸大事实,指出“连滚带爬”的用词可能误导公众。郑智化在10月27日删除原帖,并发布新声明,承认“连滚带爬”是一时气愤下的用词,措辞不当。他在声明中肯定了机场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特别是推动轮椅的员工,甚至在机门处帮忙抬腿。他表示无意伤害一线员工,并希望事件焦点回归到残障人士出行便利的改善上。
这一声明被视为正式道歉,但部分网友仍不接受,认为初始描述已造成负面影响。事件在此阶段扩展,郑智化随后发布内容,点名南京、上海和新疆等机场的类似经历,称在这些地方也遭遇过员工冷漠和不公待遇。他表达了对社会发展的失望,指出在快速进步中似乎丢失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并提及考虑退出演艺圈的想法。这些追加内容进一步放大事件范围,引发更多机场的自查和回应。

知名博主陈震作为汽车领域内容创作者和航空公司VIP客户,在事件中发表观点。他透露自己有多次使用轮椅登机的经历,并指出郑智化在深圳机场享受的待遇已超出常规标准。根据陈震的描述,普通轮椅旅客通常在廊桥舱门口等待协助进入,而郑智化使用了升降机从飞机后门登机,这种方式通常仅限于危重病人抬担架的特殊情况。
此外,现场有两名地勤和两名空乘全程陪护,这种配置远超标准服务。他强调郑智化在获得此类优待后仍公开批评,属于不合理行为。这一爆料加剧了舆论对郑智化的质疑,推动事件向公众人物责任方向倾斜。陈震的评论未涉及个人道歉,而是聚焦于行业规范和事实澄清,以其亲身经历支持观点。

胡锡进作为媒体评论员,也对事件发表看法。他指出公众人物在表达时需谨慎,避免未核实事实就随意指责,可能伤害一线员工。他列出三点建议:首先要确认事实再发言,郑智化在不了解专业流程的情况下将责任归于升降车司机;其次避免滥用舆论影响力,情绪化用词如“没人性”可能放大问题;第三,名人需注意言行分寸。胡锡进的点评被视为一针见血,强调事件反映出社会对残疾权益的重视,但也需平衡事实准确性。他的介入使事件从单一投诉转向对公众话语权的讨论。



10月31日,央视网发布评论文章《公共议题讨论,要允许“不完美表达”》,直接针对事件提出三连问。第一问:残障人士登机不便是否真实存在?文章指出,即便表达有偏差,出行困难问题不应被忽略,需要分开讨论。第二问:讨论的是问题本身还是对人判断?强调避免简单站队,焦点应在如何使残障出行更顺畅。第三问:公众人物表达是否需完全无误?文章主张允许“不完美表达”,从情绪用词中提取真实诉求,并将焦点放在可落实的制度改动上。央视网引用数据,我国残疾人超过8500万,占总人口6%,无障碍设施细节如通道宽度、登机桥衔接和辅助器具需持续优化。文章结尾强调,真正进步在于制度逐步改变,而非热搜一时。该评论被视为直戳事件核心,推动舆论从个人指责转向社会改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好不送!郑智化清空微博,陈震道歉,央媒三连问直戳心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