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巨星身家破亿!沙鲁克・汗商业版图曝光,穆斯林身份藏隐忧
2025年沙鲁克・汗过60岁生日,这生日过得跟以前可不一样。他不只是宝莱坞说一不二的“老大哥”,还成了印度有史以来最有钱的演员,实打实的亿万富翁。
2025年10月《胡润印度富豪榜》一出来,沙鲁克・汗直接挤进去了亿万富翁圈子。
这可不是小事,他是第一个做到的宝莱坞明星。
要知道,全球能进这个圈子的人,比例低得吓人。
印度总共也就358个亿万富翁,分摊到全国人口里,更是少得可怜。
印度媒体对着这事可劲儿夸,说他能有今天,全靠常年累月的拼、身上的本事、招人喜欢的劲儿还有会做生意的脑子。
说他搞的投资特别杂,从房地产到体育球队再到品牌代言,啥都有。
《今日印度》还写,这成就就是给多年辛苦工作戴了顶“皇冠”,他的个人品牌早成了印钞机。
《印度斯坦时报》更直接,说他进亿万俱乐部,不管从道理上还是感情上,都没毛病。
我看着这些报道有点纳闷。
媒体光说他多厉害,咋不提印度现在的糟心事呢?有学者去年就警告,印度现在的贫富差距,比英国殖民那会儿还大。
中产阶级想找个好机会越来越难,好多人都慌了。
更别说跟他一样是穆斯林的人,现在的日子,是1947年印度建国以来最危险的。
这么一想,就有个问题绕不开。
印度、加沙、克什米尔这些地方乱成这样,他啥也不说,这份沉默是不是帮他赚了更多钱?他在这个时候成亿万富翁,到底能说明啥?
他的钱从哪来?不止拍戏,投资才是重头戏要搞懂沙鲁克・汗咋赚这么多钱,光看他拍戏可不够。
他的商业版图铺得特别开,好多地方都能生钱。
先说他的老本行相关的生意。
他有个红辣椒娱乐公司,这些年一直赚钱。
还有个印度超级联赛的板球队,叫“加尔各答骑士队”,是跟演员玖熹・查瓦拉一起持有的。
本来想查下这球队具体赚多少,后来发现2024年赛季,这队营收就超1.2亿美元,在联赛里排前三,算是顶流球队了。
除了这些,他还往别的领域扎。
有个叫KidZania的项目,是给小孩搞的,又能学东西又能玩,他在印度区占了不少股份。
2024年这项目在印度6个城市都有场馆,光接待量就超200万人次,肯定不少赚钱。
还有社交媒体应用Meerkat、直播平台MirrAR,他也投了钱。
MirrAR这平台2025年用户都破500万了,主要搞虚拟试妆和直播带货,都是现在火的赛道。
他老婆高莉・汗也没闲着,跟他一起管红辣椒娱乐,还自己投了不少公司。
像搞回收的RecyclingSystemsLtd、连锁咖啡SubkoCoffee,这咖啡品牌2025年门店都超80家了。
还有Oyo酒店应用、Chupps鞋类,到处都有他们家的影子。
品牌代言这块,他更是没对手。
三十多种产品找他代言,从联合办公空间到金融服务,啥都有。
不过这些代言里,好多都有争议。
比如印度的塔塔和信实集团,这两家都跟以色列的军事企业走得近,信实2024年还给以色列出口了超5000万美元的军工电子元件。
还有韩国现代,联合国人权理事会2025年报告里提过,现代的机器被用来拆巴勒斯坦加沙的房子。
嘉实多机油也找他,这牌子归英国石油公司管,2025年3月刚拿到以色列地中海天然气的勘探许可证。
他也不是一直顺风顺水。
2015年那会,莫迪刚上台没多久,印度不少地方开始出现仇恨情绪。
他当时含糊说了句“印度不宽容的事越来越多”,结果就被怼了。
人家提醒他,不管多火,终究是个印度穆斯林。
之后好几年,他都没拍电影,说是经历了“低谷期”。
本来以为他这段时间会歇着,后来发现他没闲着。
他反而趁着这时候,把更多精力放在商业上,到处布局,把自己嵌进印度人消费的各个环节里。
这样一来,就算不拍戏,钱也没少赚。
这招确实聪明,降低了对拍戏的依赖,后来财富能涨这么快,这段时间的布局功不可没。
穆斯林身份在印度:想赚钱,就得“听话”?沙鲁克・汗能混到今天,跟他的穆斯林身份还有印度的大环境脱不了关系。
冷战结束后,印度开始跟全球经济接轨,印度教民族主义也慢慢起来了,在印度北部占了不少地盘。
1992年那会,印度教民族主义者把巴布里清真寺拆了,引发了好多宗教冲突,超2000人没了命。
那时候印地语的电影开始跟国际品牌合作,想给有野心的印度人画个“美梦”。
沙鲁克・汗就成了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人,一边是以前封闭的印度,一边是开放的自由市场。
他在电影里演的角色,都特别有讲究。
像拉吉、拉胡尔、维尔这些角色,都是那种“没威胁的印度穆斯林”。
对消费很上心,把国家放在第一位,看着就像个标准的爱国者。
2023年德国之声采访一个娱乐记者,那记者就说,他这些角色让印度教观众觉得“咱们国家挺包容的”,愿意接受他。
在宝莱坞,以前好多资源都被少数家族攥着,没背景的人很难出头。
沙鲁克・汗没这些背景还能火,给不少“局外人”提了气。
2010到2020年,没家族背景的演员出道比例涨了15%,这里面肯定有他的影响。
而且那时候“涓滴经济学”不管用了,好多人对印度的发展没信心,他演的“成功普通人”形象,又让大家稍微信了点“印度能好起来”。
但话说回来,他这些角色也有问题。
印度的种姓和宗教矛盾本来就深,他的电影故意不提这些,把贫富差距说成是“个人不够努力”,这不就把问题简化了嘛。
2025年印度国家应用经济研究理事会的数据显示,最富的10%的人掌握了75%的财富,这么大的差距,哪是“个人努力”就能解决的?他的电影其实是在掩盖真实的问题。
现在印度穆斯林的日子可不好过。
莫迪政府上台后,好多穆斯林因为一点怀疑就被私刑对待。
2025年印度国家人权委员会的报告里写,2024年有217起针对穆斯林的私刑事件,最后破案的才12起。
还有《公民身份修正案》,直接威胁到穆斯林的公民身份。
在法院、警察、媒体这些地方,穆斯林也没话语权。
2025年印度最高法院的穆斯林法官才占3%,远低于穆斯林占总人口14%的比例。
不少观察家都说,现在印度穆斯林的处境,跟“种族隔离”差不多。
沙鲁克・汗肯定知道这些事,但他选择了沉默。
2015年说句话就被怼之后,他好像就明白了,想继续赚钱,就得“听话”。
这种选择,说白了就是一场“浮士德式的交易”,少提宗教身份,别管社会上的糟心事,换来做生意的安全。
2015到2025年,他的财富涨了3倍多,这就是这场交易的“回报”。
2025年以色列炸加沙那会,情况特别惨。
联合国10月的数据显示,超1.2万巴勒斯坦人没了命,其中4000是小孩。
印度国内好多支持巴勒斯坦的穆斯林和活动家,要么被打,要么被抓。
可沙鲁克・汗啥也没说。
那时候西方的艺术家、学生都在呼吁文化机构表态,他倒好,跑去纽约参加MetGala。
场外好多人抗议反种族灭绝,他还在红毯上摆造型,穿的是设计师萨比亚萨奇的黑色羊毛外套,脖子上挂了好多珠宝。
印度媒体还一个劲夸,说他这亮相“有历史意义”,完全不提场外的抗议。
2025年9月莫迪过75岁生日,他还在X平台上发帖,说莫迪从小城市走到全球舞台特别励志,纪律性强、对国家上心,还说莫迪75岁的活力比年轻人还足。
宝莱坞不少人都这么拍莫迪的马屁,他也跟着来。
2025年10月加沙“停火”后,他又跟阿米尔・汗、萨尔曼・汗一起去沙特参加“欢乐节”。
这活动本来就是沙特想转移注意力,让大家别盯着他们的人权问题。
他们三个在台上互相夸,还跟沙特的皇室和有钱人说,想不想投资拍一部他们三个一起演的电影。
这时候还有心思搞这些,真能看出他们把啥放第一位,赚钱可比关心别人的死活重要多了。
沙鲁克・汗也搞慈善,比如帮被硫酸袭击的人,搞儿童识字项目,支持儿科护理。
《金融快报》2025年8月还说他是“印度电影业的沃伦・巴菲特”。
但我查了下,2025年他公开捐的钱也就500万美元,跟他的财富比,才占0.2%。
而且他的慈善也没解决印度的根本问题,比如宗教歧视、财富分配这些,说白了就是装装样子,维护下自己“好老板”的形象。
现在回头看,沙鲁克・汗能成亿万富翁,是各种因素凑到一起的结果。
印度自由市场发展给了他机会,印度教民族主义时代需要他这样“听话”的穆斯林明星,他自己会做生意,还愿意为了赚钱保持沉默。
他的成功,看着是个人奋斗,其实是拿对社会问题的沉默换的。
我觉得明星赚再多钱也没啥,但不能忘了自己的社会责任。
印度现在这么多问题,他作为有影响力的人,哪怕说句公道话也好。
可他选择了沉默,还跟有争议的品牌、人物合作。
这样的“成功”,总觉得少了点温度。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是觉得他只是个想赚钱的演员,没必要要求太多,还是觉得他该站出来说句话?可以在评论区聊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