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7 23:57

京剧名伶李维康:因病未治疗,女儿考上北大,她对家人心存愧疚

编辑丨苏木文丨苏木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妈,我考上北大了。”

2000年夏天,19岁的耿玉菲把录取通知书递到李维康面前时,这位在京剧舞台上唱了一辈子“大女主”的艺术家,突然像个孩子似的蹲在地上哭了。
她攥着那张纸,反复说着对不起,泪水打湿了女儿的高考准考证。
台下的李维康,没有虞姬的决绝,没有杨玉环的华贵,只有一个母亲对女儿16年缺席的愧疚。

她是舞台上光芒万丈的“京剧女神”,却在台下数次与死神擦肩,更因为这份对艺术的执念,成了女儿成长里最熟悉的陌生人。
一具肉身的献祭“李老师,您发着39度的烧,这《贵妃醉酒》真不能演了!”

1985年的长安大戏院后台,剧团团长急得直跺脚,可李维康已经勒好了水袖,对着镜子描好了眉:“台下观众等着呢,不能让他们白来。”
那天的演出,她唱得依旧字正腔圆,水袖翻转间满是杨玉环的娇媚,可没人知道,她是靠含着退烧药硬撑,下场时刚走到侧幕,就吐了一地,接着眼前一黑栽倒在地。

对李维康来说,“戏比天大”从来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刻进骨子里的规矩,1988年那次,她差点把命丢在后台。
一场《霸王别姬》演完,她刚卸了一半妆,突然觉得胸口发闷,下一秒就直挺挺地晕了过去。

送到医院时,医生说她胃出血引发大出血,心脏还停跳了两分钟,病危通知书一张接一张地递到丈夫耿其昌手里。
所有人都以为她会就此退圈,可手术后没半个月,她又出现在了排练场,别人问她不怕死吗?她笑着摸了摸戏服:“怕啊,但更怕对不起这身行头,对不起等着我的观众。”

那会儿还有人传她“后台硬”,说她能当“第一青衣”全靠关系,李维康不解释,只把所有委屈都憋在心里,然后用一场场完美的演出说话。
她的虞姬,拔剑自刎时眼尾那滴泪,成了多少戏迷心里的白月光,她的穆桂英,出征时的飒爽,让台下观众忍不住拍着桌子叫好。
可这些光芒背后,是她常年吃止痛药、胃药的日子,是她把医院当“第二个家”的无奈。

一份亲情的负债“妈妈是谁?”
6岁的耿玉菲看着照片里的李维康,怯生生地问保姆,那一刻远在外地巡演的李维康,在电话里听到这句话,眼泪瞬间就下来了。
女儿出生才三个月,李维康就因为剧团要去十几个省市巡演,把孩子交给了保姆,她记得走那天,孩子哭着抓她的衣角,可她还是狠下心转身,戏票已经卖出去了,她不能失约。

这一去就是大半年,等她回来时女儿已经不认识她了,见了面躲在保姆身后,连妈妈都不肯叫。
李维康想抱抱孩子,孩子却吓得直哭,她夜里偷偷看着女儿的睡颜,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可没过多久,又要收拾行李去下一个演出地。

女儿上小学时,每次开家长会,都是爸爸耿其昌去,有次老师问耿玉菲:“你妈妈是不是不喜欢你?”
孩子低着头不说话,回家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后来李维康在女儿的日记里看到:“今天下雨,别的同学都有妈妈送伞我没有,我好想妈妈,可妈妈总在演戏。”

那本日记,李维康翻来覆去看了一夜,眼睛肿得像核桃,她不是不想陪女儿,只是剧团的排期排到了半年后,她走不开。
有次女儿发烧到40度,耿其昌给她打电话,她正在台上演《生死恨》,手机只能关机,等她演出结束回电话时,女儿已经退了烧,在电话里小声说:“妈,我没事,你好好演戏。”

从女儿出生到16岁,李维康算过,母女俩真正待在一起的日子,加起来还不到2年,她没给女儿做过一顿早饭,没参加过一次家长会,甚至不知道女儿最喜欢的颜色是蓝色。
风暴里的庇护所2000年高考,李维康本来答应女儿要去陪考,可临考前一天,剧团临时接到通知,要去外地参加一个重要的京剧交流活动。

她看着女儿失望的眼神,心里像压了块石头,可最后还是走了。​
考试结束那天,她赶最早的火车回来,刚到家门口,就看到女儿举着录取通知书跑过来:“妈,我考上北大物理系了!”
看着通知书上“耿玉菲”三个字,李维康突然控制不住自己,一把抱住女儿就哭了,她一遍遍地说对不起,说自己不是个好妈妈。

女儿拍着她的背,反而安慰她:“妈,我知道你忙,我不怪你,你演的戏,我都看过,你是最棒的。”
那一刻李维康突然明白,女儿早就原谅了她,这些年女儿虽然很少见到她,却会偷偷看她的演出录像,会跟同学骄傲地说“我妈妈是李维康”。

而她自己,也把对女儿的亏欠,都融进了舞台上的角色里,演虞姬时的不舍,演穆桂英时的牵挂,其实都是她对女儿的心里话。
后来有人问李维康后悔吗,她想了想说:“后悔没陪女儿长大,但不后悔选择京剧。”
她这辈子,把最好的年华都给了舞台,也把最柔软的愧疚留给了女儿,可幸好女儿懂她,懂她水袖里的热爱,懂她唱腔里的坚持,更懂她那份“戏比天大”的执念背后,藏着的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对梦想的坚守。

如今的李维康,虽然年纪大了,却还会偶尔登台,每次演出结束,她都会给女儿打个电话,跟她说说演出的情况。
女儿也会像小时候一样,认真地听着,然后说:“妈,你真棒。”

这份迟来的和解,没有轰轰烈烈,却藏着最朴素的亲情,李维康知道,她欠女儿的16年,这辈子都还不清,但她会用剩下的时光,好好陪在女儿身边,做一个普通的妈妈,一个不再缺席的妈妈。
结语

或许这世上根本没有标准答案,无非是选了一条路,就扛着路上的甜和苦往前走。
但至少李维康让我们知道,不管选哪条路,只要心里装着爱,迟来的和解,总比永远的遗憾强,大家认为呢?
参考资料:
中国文化报《我所认识的李维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京剧名伶李维康:因病未治疗,女儿考上北大,她对家人心存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