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1-4 01:45

魏晨演了个笑赴刑场的人,观众哭得停不下来,信仰这东西真压垮人

魏晨这次扮演一个叫聂曦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二十八岁,家在福建,他不是那种冲锋陷阵的英雄人物,也不是整天喊着口号打仗的军人,就是一个平常人,会想家,也会怕疼,还会偷偷掉眼泪,但他得装成没事的样子,不能笑也不能哭,连见自己老婆都得用衣领遮住脸上的伤,他本来可以留在福州等着解放,却偏要去台湾,最后被枪毙的时候还对着镜头笑了笑,那张照片现在还能找到,很多人看了都说那笑容太假了,也实在太真了。
他演的这个人物原型确实存在,是在1950年台湾牺牲的,和吴石、朱枫、陈宝仓一起遇难。吴石是国民党中将,其实早就秘密加入了共产党,牺牲时口袋里还装着从福建老家带来的驴肉火烧。朱枫是浙江宁波人,临死前给妹妹留下一张纸条,上面只写了一句话:我不能回去了。陈宝仓也是国民党将领,临终托人传话,希望把自己的骨灰带回故土。这些人的名字过去很少被提起,现在因为这部电视剧,渐渐被大家记住了。

在拍这部戏的时候,导演一直提醒演员不要刻意去演,魏晨提到导演总说“别故意演,要是真哭了,那就让它自然流出来”,一开始魏晨不太习惯,以为表演总要带点技巧,后来才明白根本不用装,那些情绪都是真的,比如看到妻子照片时不敢抬头看,想到老师想游过海峡去找他,这些事本身就够让人难受的,剧组也没安排大场面,没有太多喊叫或爆炸,就用一个红肿的眼睛、一块烧饼、一件遮住伤口的衣服,让观众自己去琢磨背后的故事。
魏晨原本是个歌手,这次是他头一回尝试这种角色,他说感觉和唱歌很不一样,唱歌需要放开声音去表现力量,演戏却得收着演,越是沉默反而越能打动人,魏晨自己也提到,过去他对牺牲这个概念没什么体会,总觉得那是离自己很远的事,现在他却懂了,有些人并不是不害怕失去生命,只是他们心里装着更重要的东西,这些东西推着他们不得不往前冲,现在的年轻观众,特别是Z世代这群人,平时不爱听人说大道理,但看到有人明明知道前面有危险还是坚持去做,反而会被深深打动。
剧中小钱的妹妹提到就算被当成叛逃也要游回大陆,这个细节来自真实家属的讲述,两岸年轻人看这部剧时,很多人没去关注政治,反而被那些秋天的河水、月亮和盼着回家的人打动,这些画面不谈立场只讲人心,2024年底《长津湖》热播后,大家对这种安静牺牲的故事接受度更高了,不是只有打仗才算英雄,有些人是在无人知晓中付出自己。
在台湾,一直有人记得这些人物,2023年台北还有民间组织去修缮吴石的纪念石碑,福建福州也在2024年把吴石旧居纳入红色教育路线里,只是了解的人仍旧不多,聂曦生前最后一封家信,家人至今没有公开完整内容,只交给了史料馆几个片段,他们不希望这些东西被拿来做商业宣传,只想让它们安静地存在,魏晨提到,演完那个角色之后,自己再写歌时会多留一些空白,少说一些话,因为有些东西,不说出来反而更有分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魏晨演了个笑赴刑场的人,观众哭得停不下来,信仰这东西真压垮人